精神病协议离婚程序大全
一、精神病协议离婚程序大全
精神病患者不能通过协议离婚方式解除婚姻关系,而只能通过诉讼离婚。原因在于精神病患者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备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也就无法对离婚这一重大事项作出真实、有效的意思表示。
若一方为精神病患者,另一方要求离婚,具体程序如下:
1. 确定监护人:先为精神病患者确定法定监护人,一般由其近亲属担任。
2. 提起离婚诉讼:另一方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同时提交能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相关证据,如精神病患者的病情诊断证明、治疗记录等,表明因对方患有精神病导致夫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等情况。
3. 法院审理与判决:法院受理后,会依法进行审理。审理过程中,会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双方感情状况等进行综合判断。若确认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会判决准予离婚,并对、等问题作出妥善处理。
二、与服刑人员离婚起诉流程
与服刑人员离婚,若选择,流程如下:
一是确定管辖法院。一般需向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向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二是准备起诉材料。需撰写民事,写明原被告基本信息、诉讼请求(如请求判决离婚、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等事项)、事实与理由。同时,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例如、服刑人员的服刑证明、夫妻感情破裂的相关证据等。
三是提交起诉材料。将准备好的起诉状及证据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立案庭,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通知原告缴纳用。
四是案件审理。法院受理后,会根据案件情况安排。因服刑人员身份特殊,法院可能会到其服刑场所开庭。庭审过程中,双方可陈述观点、进行举证质证。
五是等待判决。法院会根据审理情况依法作出判决,若判决准予离婚,会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一并作出处理。
三、签订何时生效
书的生效时间具有特定的法律规定。
一方面,从协议本身的性质来看,离婚协议书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夫妻双方自愿签订离婚协议书,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但此时协议尚未生效。
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协议书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后生效。也就是说,只有当夫妻双方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经过离婚冷静期后,在规定期限内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婚姻登记机关经审查核实后,予以登记并发给离婚证时,离婚协议书才正式生效。
这是因为离婚涉及到身份关系的重大变更,需要经过法定程序的确认。在未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前,双方可以协商变更离婚协议书的内容。一旦办理完离婚登记手续,离婚协议书对双方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以上是关于精神病协议离婚程序大全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