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恐吓威胁报警无果怎么办
一、遇到恐吓威胁报警无果怎么办
遇恐慌时,应心要静,可按以下步伐走:
1.确保证据充分:收好短信、电话录音、社交媒体截屏等,构建完整证据链。
2.求助:若公安不处理,可寻求律所帮忙报案。
3.告上法庭:当属轻罪,即可状告至,法院会直接处理。
4.立即报警:若情势急迫,可直拨110,向警方求助。
5.协商解决:主动与对方沟通或请第三方调停,化解纷争。
6.保护自身安全:接听电话时展现勇气和信心,不受恐吓影响;同时,注意出行安全,尽量避免夜行。
7.安装防护设备:如遇电话恐吓,可考虑装设录音设备,留存证据。
8.避免与恐吓者交流:除非确认来电者身份,否则勿与其交谈。
若对方持续骚扰威胁,挂断电话并保存通话记录为证。
《》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二、恐吓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有多少
涉及对个人身体健康的侵犯,且未造成严重残疾情况,或者对于个人其他权益或利益的侵犯,若有必要给予精神上的补偿,我们将其统称为精神抚慰金。
至于精神伤残的赔偿标准,则需要依据者的过失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其产生的影响与后果,以及对受害者造成的精神伤害程度,同时考虑到当事人双方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加害者的悔过态度等多方面因素来酌情决定。
关于精神损害的额,应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进行确定:
(1)侵权者的过失程度,但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除外;
(2)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所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导致的结果;
(4)侵权者从该行为中所获得的收益情况;
(5)侵权者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理诉讼的法院所在地区的平均生活水平。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在涉及人身侵权损害的纠纷案件中,受害者有权向加害方提出一定的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
由于这笔抚慰金并非实际损害的直接体现,因此在赔偿金额的确定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法和赔偿上限,这使得各地法院在审理实践中面临着如何确定具体赔偿金额的难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