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到期债务
一、如何界定到期债务
如果当事人有约定的,约定期限届满后,可以认定债务到期。如果向申请返还不当得利等情形的,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可以确定债务到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百一十八条 【债权的定义】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第六百六十八条 【形式和内容】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二、到期债务应该怎样清偿
(一)权利人一方拒绝接受债务人一方履行,债务人可以向机关申请提存,提存后,视为债务人已履行。提存的财产发生毁损、灭失等情况的,该风险由一方承担。提存期间,提存财产产生的孳息归债权人一方。
(二)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时,应当优先清偿有担保的债权,各个债权人均无担保时,按照查封、扣押的先后顺序清偿。
(三)债务人如果是企业法人,财产不足清偿所有债务时,权利人可以申请其破产。
(四)债务人对同一人负有多笔同类债务,除非另有约定,按以下顺序清偿:
1、优先抵充已到期的债务;
2、几项债务均到期的,优先抵充对债权人缺乏担保或担保数额最少的债务;
3、担保数额相同的,优先抵充债务负担较重的债务;
4、负担相同的,按照债务到期的先后顺序抵充;
5、到期时间相同的,按比例抵充。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可以认定债务到期的情形有很多,例如当事人签订借款合同后产生的债务,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期限届满后,就可以确定债务到期。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到合飞律师网进行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