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逾期上了征信,真的没救了吗?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信用卡还款日忘了转账、房贷扣款时余额不足,甚至因为银行系统故障导致还款延迟……这些“非恶意”的逾期记录一旦被上报征信,轻则影响贷款审批,重则导致未来几年信用受阻。遇到这种情况,难道只能自认倒霉?只要方法得当,完全有机会挽救!
无意逾期≠无法处理,关键在“证据链”
很多人误以为征信报告上的记录“板上钉钉”,但实际上,《征信业管理条例》赋予公民对征信信息的异议权,如果是因客观原因导致的非恶意逾期,
- 银行扣款失败(如系统故障、账户异常)
- 突发情况(住院、疫情隔离等不可抗力)
- 第三方责任(如代缴机构操作失误)
第一步:立即还清欠款并保留凭证
无论逾期原因如何,第一时间结清欠款是基础,保存还款记录、银行流水、扣款失败的短信通知等,这些是后续申诉的核心证据。
第二步:向金融机构提交《征信异议申请书》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个人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需书面说明逾期原因,并附上证明材料(如医院诊断书、系统故障截图、代缴协议等)。重点强调“非主观恶意”和“不可控因素”,要求金融机构核实后更正记录。
第三步:主动联系央行征信中心
若金融机构未及时处理,可直接向央行征信中心投诉(官网或线下窗口),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因不可抗力导致的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主张部分或全部免责。
建议参考:如何避免“踩坑”?
- 设置多重还款提醒:用手机日历、银行自动扣款、第三方支付工具(如支付宝代扣)叠加提醒,降低遗忘概率。
- 预留缓冲资金:还款账户多存1-2期应还金额,预防临时资金周转问题。
- 定期自查征信:每年2次免费查询机会(央行征信中心官网),及时发现异常记录。
相关法条支持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小编总结
征信逾期并非“一锤定音”,无意中的失误可通过合法途径修正,核心在于三点:及时止损、留存证据、主动申诉,更重要的是,日常养成良好的金融习惯,防患于未然,如果你的征信已因客观问题受损,不妨按照上述步骤尝试处理——信用修复的钥匙,始终握在你自己手中!
无意中逾期上了征信,真的没救了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提示:若逾期涉及金额较大或金融机构拒不配合,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通过法律程序维护权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