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转让时债务怎么处理?律师详解关键风险与应对策略
"转让公司后发现隐藏债务,新法人被堵门追债怎么办?"这是许多企业主在转让时最担忧的问题,企业转让并非简单的工商变更,债务处理不当可能让买卖双方陷入法律漩涡,作为处理过上百起企业转让案件的律师,我将用真实案例为您剖析核心要点。
债务处理三大核心原则
"责任不随股权转移"原则根据《公司法》第三条,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债务主体始终是公司而非股东,但现实中存在两类风险:一是转让方隐瞒债务,二是受让方未明确约定债务承担方式,例如某餐饮公司转让后,新股东因原供应商30万欠款被告上法庭,最终因协议未明确债务承担方而承担连带责任。
"书面约定+债权人同意"双保险2023年处理的建材公司转让案中,我们通过三重保障化解风险:
- 转让协议明确"交割日前债务由原股东承担"
- 取得12家主要债权人书面确认函
- 设立200万履约保证金账户
- "时间节点"决定责任划分某制造企业转让时,因未明确"以工商变更日为债务分界点",导致新股东为转让前6个月的工资欠款担责,建议在协议中载明:"自交割日起,标的公司新产生的债务由受让方承担"。
实务中五大风险防控要点
- 尽职调查要穿透三层(股东、关联方、担保情况)
- 协议必须包含债务清单及担保条款
- 交割后需公告债权申报程序
- 留存20%转让款作为债务担保金
- 办理抵押登记保障追偿权
▶ 律师特别建议: ① 签订《债务承诺书》时要求原股东配偶签字 ② 对超过公司净资产30%的债务应设置分期付款机制 ③ 重大债务需办理强制执行公证
【法律依据】
- 《公司法》第3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 《民法典》第551条:债务转移需债权人同意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9条
■ 总结启示: 企业转让本质是风险交易,债务处理必须遵循"全面披露+书面约定+担保措施"三位一体原则,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参与交易架构设计,通过"债务隔离协议+第三方监管账户"构建防火墙,看似繁琐的法律程序,实则是商业博弈中最可靠的安全绳。
公司转让时债务怎么处理?律师详解关键风险与应对策略,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