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转让资产时,债务会自动消失吗?
当企业面临转让资产时,许多老板最焦虑的问题莫过于“原有的债务该怎么处理”,有人认为“资产卖了,债务自然由买家承担”,也有人担心“钱没还清,转让后会不会被追责”。公司资产转让与债务处理绝非“一刀切”的关系,其核心在于转让行为的合法性、债务承担协议以及债权人权益保护。
资产转让≠债务自动转移,关键看这3点
资产转让是否包含债务承担协议
若买卖双方在《资产转让协议》中明确约定“债务由受让方承担”,且该条款经债权人书面确认,则债务可转移至新主体,反之,若未约定或债权人未同意,原公司仍需承担债务。是否存在“恶意逃避债务”嫌疑
若公司以明显低价转让资产,或转让后原公司成为“空壳”,债权人可主张撤销转让行为,并要求原股东或关联方承担连带责任(《民法典》第538条)。债权人知情权与优先受偿权
根据《公司法》,公司转让重大资产时,需提前通知债权人并公告,债权人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否则可主张转让行为无效。
实务操作中的“避坑指南”
- 对转让方:务必在协议中明确债务划分,并取得债权人同意;避免关联交易或低价转让,防止被认定为“资产转移”。
- 对受让方:需委托律师开展尽职调查,核查标的资产是否附带隐形债务(如未披露的担保、合同纠纷);要求转让方提供债务清偿证明或担保。
- 对债权人:若发现资产转让损害自身利益,可及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或提起撤销权诉讼。
相关法条参考
- 《公司法》第20条:公司股东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逃避债务;否则需承担连带责任。
- 《民法典》第551条:债务转移需债权人同意,否则对债权人不发生效力。
- 《企业破产法》第31条: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不合理低价转让资产的行为可被撤销。
小编总结
公司资产转让中的债务处理,本质是平衡商业效率与债权人保护,无论是转让方还是受让方,都必须谨记:“合法合规”是底线,任何试图“甩锅”债务的操作,都可能引发更大的法律风险,建议在交易前咨询专业律师,通过协议设计、债权人沟通、证据留存等方式,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句话核心:
资产能卖,债务难逃;协议未定,责任在己;债权人点头,才是安全之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