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广告中的陷阱有哪些
一、购房广告中的陷阱有哪些
购房广告中常见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虚假宣传配套设施。开发商会夸大宣传小区周边的学校、医院、商场、公园等配套设施,实际交房后,购房者发现这些设施要么不存在,要么距离甚远,无法满足生活需求。
二是承诺不实的物业服务。广告中描绘出高品质的物业服务,如24小时安保、专业的绿化养护等,但入住后,物业服务水平大打折扣,人员配备不足,服务不及时、不到位。
三是模糊房产面积表述。有些广告对房屋面积的表述含糊不清,只强调建筑面积,不提及套内面积,或者使用一些模糊的表述误导购房者,导致购房者实际入住后发现房屋实际使用面积比预期小很多。
四是夸大楼盘环境与品质。通过精美的图片和华丽的辞藻渲染楼盘的环境、建筑品质等,实际交房时,可能存在绿化不足、建筑质量瑕疵等问题。
五是关于价格的陷阱。如广告宣传低首付,实际却有诸多限制条件,或者后期存在各种名目的费用,使购房成本大幅增加。购房者应仔细甄别广告内容,避免陷入陷阱。
二、购房补充协议是必须签吗
购房补充协议并非必须签订。具体分析如下:
从法律层面看,在签订正式的后,若双方对于合同中未涉及或需进一步明确的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进行约定。比如对房屋交付标准、配套设施、装修细节等内容进行补充细化。但如果双方对于购房合同条款均无异议,且不存在需要额外约定的事项,就无需签订补充协议。
从购房者角度而言,若开发商提出的补充协议条款存在不合理、不公平之处,如加重购房者责任、排除购房者主要权利等,购房者有权拒绝签订。例如,协议中约定不合理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等。
从开发商角度,其可能会出于规范交易、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等目的,希望与购房者签订补充协议。但不能强制购房者签订,否则可能构成违约或行为。总之,是否签订购房补充协议应基于双方自愿且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三、发生纠纷要怎么办
遇到购房定金纠纷,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是协商解决。买卖双方可自行沟通,就纠纷的焦点问题,如定金退还条件、合同条款理解等进行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是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若能达成一致,可签订补充协议明确相关事宜。
二是寻求调解。可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相关机构申请调解。这些机构有专业人员和丰富经验,能从客观角度分析问题,促使双方达成和解。调解协议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双方应遵守。
三是提起诉讼或。若协商和调解都无法解决纠纷,购房者可根据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提起诉讼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需提供充分证据,如定金、购房合同、聊天记录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或仲裁机构将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
以上是关于购房广告中的陷阱有哪些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