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团队帮你处理债务逾期骗局是真的吗?为什么有人上当?
不少负债人接到自称"专业法务团队"的电话或短信,声称能"帮您处理债务逾期""协商分期还款""减免利息",甚至承诺"不上征信",这些宣传听起来像是救命稻草,但背后却暗藏猫腻。为什么这类骗局屡屡得逞?这些"法务团队"究竟靠不靠谱?
一、骗局的三大核心套路
1、伪造资质骗取信任
许多所谓"法务团队"会展示虚假的律师执业证、律所营业执照,甚至PS与法院、银行的"合作证明",我国《律师法》明确规定,律师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揽债务纠纷业务,必须通过正规律所签订委托协议。
2、利用信息差制造焦虑
骗子常抓住负债人害怕被起诉、担心催收的心理,宣称"再不处理就要坐牢""马上冻结资产"。民间借贷纠纷属于民事案件,根本不存在因欠款直接入刑的情况(《刑法》第313条明确拒执罪需有"有能力履行而拒不执行"情节)。
3、收费后玩失踪
收取"服务费""保证金"后,骗子或拖延时间称"正在协商",或直接失联,今年5月杭州警方破获的案例中,某团伙以"债务重组"名义诈骗200余人,涉案金额超800万元。
二、如何辨别真假法务团队?
查验证件:通过全国律师执业信息平台核验律师身份
拒绝预付费:正规律所采取"风险代理"需司法备案,且前期费用不超过30%
警惕过度承诺:任何声称"百分百免息""消除征信记录"的均为骗局
(《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12条明确规定风险代理范围)
三、债务逾期的正确应对方式
1、主动协商:直接联系银行/网贷平台客服,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申请个性化分期
2、法律援助:通过司法局12348热线申请免费法律咨询
3、保留证据:对威胁恐吓式催收,可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5条要求停止侵害
相关法条参考:
- 《刑法》第266条:诈骗罪立案标准为3000元以上
- 《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超LPR四倍
- 《律师法》第25条:律师承办业务须由律所统一接受委托
小编总结:
面对债务危机,保持清醒比病急乱投医更重要,真正的法律援助不会通过短信群发揽客,更不会要求转账到个人账户,与其相信"法务团队"的话术,不如主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等法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有捷径背后,都可能是更深的陷阱。
法务团队帮你处理债务逾期骗局是真的吗?为什么有人上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