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登记申请和离婚登记,到底该选哪个?
“离婚登记申请”和“离婚登记”看似只有两字之差,却是离婚流程中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许多夫妻在办理离婚手续时,常因分不清两者的区别而陷入迷茫,甚至因操作失误导致流程拖延。这两个步骤究竟如何选择?背后又暗含哪些法律风险?
离婚登记申请≠离婚登记:关键区别解析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协议离婚需经过“申请—冷静期—登记”三步走流程。离婚登记申请是启动离婚程序的第一步,夫妻需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提交书面申请,此时离婚尚未生效,双方仍是合法夫妻,而离婚登记则是冷静期30天结束后,双方再次共同到场确认离婚意愿后完成的最终手续,从登记完成之日起婚姻关系解除。
核心差异在于法律效力:
1、离婚登记申请:仅表示夫妻有离婚意向,可随时撤回申请;
2、离婚登记:直接产生婚姻关系终止的法律后果,无法单方面撤销。
曾有案例显示,夫妻在提交申请后未及时办理离婚登记,导致冷静期结束后需重新申请。若混淆这两个步骤,可能造成时间与经济成本的重复消耗。
**建议参考:如何避免“踩坑”?
1、明确时间节点:提交离婚登记申请后,需在30天内(自然日)完成离婚登记,超期需重新申请;
2、准备双份材料:两次办理均需携带身份证、结婚证、离婚协议书原件;
3、冷静期善用规则:若一方反悔,可单方面撤回申请,但需在30天冷静期内主动联系登记机关;
4、警惕“假离婚”风险:完成离婚登记后,财产分割协议即时生效,复婚需重新办理登记手续。
**相关法条速查
《民法典》第1076条:协议离婚需双方自愿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明确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
《民法典》第1077条: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离婚的,可撤回申请;期满后三十日内未共同申请离婚登记的,视为撤回离婚申请。
离婚不是“一键操作”,而是需要严谨对待的法律行为。
急于离婚者:需紧盯30天冷静期后的登记时限,避免流程重置;
犹豫不决者:可利用冷静期重新审视婚姻关系,必要时寻求专业婚姻调解;
财产复杂者:建议在提交离婚登记申请前,委托律师审核协议书条款,防止事后纠纷。
离婚登记申请是“按下暂停键”,离婚登记才是“彻底关机”。 每一步选择都可能影响人身关系与财产权益,理性判断远比草率决定更重要。
离婚登记申请和离婚登记,到底该选哪个?,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