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能减免了?国家最新政策依据是什么?
“听说国家出台了新的信用卡逾期减免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确实,2023年以来,针对信用卡逾期问题,监管部门联合各大银行推出了更人性化的减免政策,核心在于缓解持卡人还款压力,同时规范银行催收行为,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读这项政策的法律依据和实际应用。
此次信用卡逾期减免政策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依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的细化措施,该条款明确规定,在持卡人因特殊原因(如失业、重大疾病、自然灾害等)无法按时还款时,银行可与持卡人协商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最长可分60期(5年),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免部分利息或违约金。
重点在于“协商”和“证明”:持卡人需主动联系银行并提供困难证明(如失业登记、医疗单据等),银行核实后需依法启动减免程序,政策强调禁止暴力催收,要求银行在催收过程中不得侵犯持卡人合法权益。
**二、遇到逾期问题,如何高效解决?
1、立即止损,停止“以卡养卡”
发现无法还款时,第一时间停止新增借贷行为,避免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主动联系银行客服,说明自身困难,表明还款意愿。
2、准备材料,申请减免
根据银行要求提交收入证明、困难情况说明、医疗或失业证明等材料,争取利息减免或分期方案,部分银行对首期还款金额要求较低(如10%)。
3、警惕“反催收”陷阱
市场上存在以“代理协商”为名的诈骗,声称“交钱就能免债”。务必通过银行官方渠道办理,避免二次损失。
**三、政策背后的法律条文支持
1、《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
“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
2、《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但结合新政策,银行可在合法范围内调整利息标准。
国家此次出台信用卡逾期减免政策,本质是鼓励持卡人与银行建立良性沟通,对于持卡人而言,主动协商比逃避更有利——既能减少利息支出,又能避免被起诉风险,但需注意两点:一是减免需“一事一议”,并非所有申请都能通过;二是协商成功后务必按时履约,否则银行有权终止协议并追责。
最后提醒:信用修复需要时间,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永远是直面现实,合理利用政策工具,才能早日摆脱债务困扰,重建健康财务状态。
信用卡逾期能减免了?国家最新政策依据是什么?,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