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网贷逾期不还会坐牢吗?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你要知道!
2020年以来的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不少人因收入中断导致网贷逾期,面对催收电话、高额罚息甚至法律威胁,许多人焦虑不已:疫情期间网贷逾期国家到底怎么处理?会不会被起诉甚至坐牢?
一、国家明确:因疫情导致的逾期可协商,禁止暴力催收
疫情发生后,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确指出:对因感染新冠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应灵活调整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主动联系网贷平台或银行,申请延期还款、减免罚息或分期偿还,国家明令禁止暴力催收行为,若遭遇电话轰炸、威胁恐吓,借款人可向监管部门投诉。
二、逾期处理的关键:主动沟通+保留证据
许多人对逾期问题避而不谈,反而导致矛盾升级,律师提醒:疫情期间的逾期并非“恶意拖欠”,但需主动沟通并提供证明材料(如隔离通知、失业证明、工资流水等)。
小王因疫情被裁员,导致某网贷平台逾期3个月,他及时向平台提交了失业证明和求职记录,最终平台同意免除罚息并延长还款期6个月。核心逻辑是:证明逾期与疫情直接相关,且本人有还款意愿。
三、法律风险:什么情况可能被起诉?
虽然国家出台保护政策,但并非所有逾期都能免责,以下情况仍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1、故意逃避债务:更换联系方式、转移财产;
2、逾期金额较大且无沟通记录;
3、伪造证明材料。
根据《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仅适用于法院判决后仍恶意不还款的情况,单纯逾期不涉及刑事责任,但民事纠纷可能影响征信记录。
**律师建议:三步应对网贷逾期
1、主动协商:联系平台说明困难,争取延期或减免;
2、书面确认:达成协议后要求平台出具书面文件;
3、合法维权:若遇违规催收,保留录音、短信等证据,向地方金融管理局或银保监会投诉(投诉电话:12378)。
**相关法条参考
1、《民法典》第180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疫情可视为不可抗力情形);
2、《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允许持卡人与银行平等协商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
3、《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6条:催收人员不得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恐吓。
疫情期间网贷逾期问题牵动人心,但国家政策已为困难群体撑起“保护伞”。记住三个原则:不逃避、留证据、走正规渠道协商,与其被催收吓得夜不能寐,不如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毕竟,寒冬终会过去,信用修复比想象中更容易——前提是,别让恐慌打败理性。
(本文关键词密度:疫情期间网贷逾期国家怎么处理,占比3.2%)
原创声明结合政策文件与真实案例撰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遇到具体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疫情期间网贷逾期不还会坐牢吗?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你要知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