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财产到底怎么分?这些关键点你必须知道!
离婚不仅是感情的终结,更是财产分割的复杂博弈,许多夫妻在离婚时对"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认定存在严重分歧——婚后的工资算共同财产吗?父母赠与的房产是否需要分割?创业公司的股权如何估价分配?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成为离婚纠纷的导火索,一位当事人曾因婚前购买的商铺婚后增值了300万,与前夫打了2年官司才确认其个人财产属性,可见财产认定的专业性和重要性。
三大核心解决方案:
1、时间线证据链构建:通过银行流水、购房合同、工商登记等文件,明确财产取得时间,例如婚后继承的遗产若被特别声明为个人财产,需提供遗嘱公证。
2、财产混同风险隔离:设立专用账户管理婚前财产,避免与婚后收入混合,某案例中妻子将婚前存款转入共同账户用于理财,最终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3、专业评估机构介入:针对股权、知识产权等特殊财产,委托具备资质的评估机构出具报告,某科技公司创始人离婚时,其持有的35%股权经评估溢价达2.7倍,最终折现补偿配偶。
法律依据直达:
- 《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等为共同财产
- 第1063条:一方的婚前财产、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为个人财产
- 司法解释(三)第五条: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共同财产
小编特别提醒:
财产认定绝非简单的"一人一半",某位全职太太通过举证丈夫转移婚内投资收益,最终获得67%财产份额的经典案例启示我们:既要把握"婚后所得推定共有"原则,更要善用"财产来源证明"和"贡献度论证",建议提前6-12个月开始整理财产凭证,必要时申请财产保全,避免对方恶意转移资产,法律保护的不仅是财产本身,更是每个人在婚姻中的真实付出与合法权益。
离婚时财产到底怎么分?这些关键点你必须知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