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到底怎么算?这些情况很多人不知道!
结婚后买的房子、车子算谁的?婚前的存款婚后产生的利息归谁?很多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或面临离婚时,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问题一头雾水,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聊聊,法律上到底如何界定“共同财产”,以及如何避免踩坑!
**一、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标准
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共同财产主要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通过劳动、投资、继承或赠与等方式取得的财产(除非有特别约定)。婚后赚的钱、买的资产,原则上都是共同的,但以下几种情况容易引发争议:
1、婚前财产婚后增值部分:比如婚前买的房子,婚后房价涨了,增值部分是否算共同财产?答案要看是否有人力投入,若婚后共同还贷或装修,增值部分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2、父母出资购房:若父母在婚后出资买房,未明确声明是赠与一方,通常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3、婚前的理财收益:婚前存款在婚后产生的利息、投资收益,若未参与共同管理,可能仍属于个人财产。
关键点:认定共同财产的核心是“婚姻贡献”,如果一方对财产的增值、维护有直接贡献(如还贷、经营),则可能被认定为共同所有。
**二、避免纠纷的解决方案
1、签订书面协议:婚前或婚内可通过《财产协议》明确财产归属,尤其是房产、股权等大额资产。
2、明确资金来源:父母出资购房时,建议签订赠与协议,注明“仅赠与子女一方”。
3、及时公证或登记:婚前财产(如房产、车辆)尽早办理个人登记,婚后新增财产保留出资凭证。
4、保留证据:如婚后共同还贷的转账记录、参与经营管理的证明等。
提示:不要觉得谈钱伤感情!清晰的财产约定反而能减少矛盾,保护双方权益。
**三、相关法律依据
1、《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
2、《民法典》第1063条:个人财产包括婚前财产、人身损害赔偿、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归一方的财产。
3、《民法典》第1065条:夫妻可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共有,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
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并非“一刀切”,既要看财产来源,也要看婚姻期间的贡献。建议夫妻双方提前规划,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通过协议、公证等方式明确财产边界。法律保护的是“公平”,而非“平均”,理性处理财产问题,才能让感情更纯粹,生活更安心!
如果你正在面临财产纠纷,或对“共同财产”有疑问,欢迎留言或私信,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解答!
夫妻共同财产到底怎么算?这些情况很多人不知道!,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