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给房子做公证真的有用吗?专业人士一次性说透
离婚时房产分割往往是争议焦点,不少人选择通过公证来"提前锁定"权益。但公证真的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吗?答案并不绝对,公证的核心作用在于固定协议的真实性和自愿性,比如双方约定离婚后房产归一方所有,公证能避免对方反悔主张无效。但要注意,公证协议≠房产过户,若未及时办理产权变更,后续可能因债务纠纷或对方擅自卖房产生新矛盾。
解决方案:两步走更稳妥
1、协议公证+产权过户同步做:先通过公证确认分割方案,随后立即办理过户登记,确保物权归属无争议。
2、明确附加条件:若涉及分期补偿或共有产权,需在公证协议中细化支付时间、违约责任,甚至约定"未履行则自动丧失产权"。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209条:不动产物权变动以登记为准,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
- 《公证法》第36条:公证文书可作为证据,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如不知情的购房者)。
- 最高法《婚姻家庭编解释》第32条:离婚协议中关于房产的约定,若未过户,债权人仍可能申请执行该房产。
小编总结
离婚房产公证的核心价值是"固定约定",而非"直接确权",公证能有效防止一方事后反悔撕毁协议,但若想彻底规避风险,必须将公证与过户、债务隔离等措施结合,尤其涉及贷款房、父母出资房等复杂情况时,建议提前咨询律师设计"公证+执行条款"双重保障,避免赢了协议却丢了房子。
离婚时给房子做公证真的有用吗?专业人士一次性说透,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