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夫妻共同财产认定标准变了吗?这些新变化必须了解!
“结婚后买的房子写谁的名字才算共同财产?”“婚前存款婚后理财增值算谁的?”这些问题背后,折射出夫妻共同财产认定的复杂性。随着《民法典》的实施和司法实践更新,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标准确实有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调整。
核心变化一:婚后“劳务报酬”明确纳入共同财产
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均属于共同财产。这里的“劳务报酬”不仅包括固定工资,还涵盖兼职、稿费、直播打赏等新型收入形式,婚后妻子做自媒体赚的广告费,即使丈夫未参与,也属于共同财产。
核心变化二:投资收益认定更注重“贡献”
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的增值部分是否属于共同财产?过去争议较大,如今司法实践更强调“贡献原则”。如果一方用婚前存款炒股、理财,且未投入共同精力管理,增值部分可能仍归个人所有;但若夫妻共同经营或投入时间精力,则会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解决方案:如何避免争议?
1、签订书面协议:婚前或婚内协议可明确财产归属,避免日后扯皮(需符合《民法典》第1065条要求)。
2、保留资金流向证据:婚前财产与婚后收入分开账户管理,转账记录、合同等材料需长期保存。
3、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涉及大额资产(如房产、股权)时,建议提前通过法律途径明确权属。
相关法条参考
- 《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共同财产范围包括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收益等。
- 《民法典》第1063条:一方的婚前财产、人身损害赔偿等为个人财产。
-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26条: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原则上仍归个人。
小编总结
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看似复杂,但核心逻辑始终围绕“婚姻贡献”与“财产混同”。2023年的新变化更多体现在司法细节的完善,而非根本原则的颠覆,对于普通夫妻来说,关键是通过合法协议提前规划,同时保留好财产来源证据,婚姻不仅是情感的结合,更需在财产问题上保持理性,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才能让感情与利益实现“双赢”。
2023年夫妻共同财产认定标准变了吗?这些新变化必须了解!,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