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鉴定到底该怎么鉴定?一文讲清流程和注意事项
许多人在遭遇交通事故、工伤或意外伤害后,常常会问:"伤残鉴定怎么鉴定啊?"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涉及专业流程和法律规范,作为律师,我结合实务经验,用最通俗的语言为你解析关键要点。
**一、伤残鉴定的核心流程
1、申请主体
受伤者本人、法定代理人或委托律师 均可提出申请,若是交通事故或工伤,需先完成责任认定或工伤认定。
2、选择鉴定机构
必须选择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如法院认可的司法鉴定中心),可通过法院指定或自行委托,注意:卫健委批准的医院鉴定仅适用于工伤认定。
3、提交材料
- 需准备诊断证明、病历资料、影像报告 等医疗记录,以及身份证、事故证明(如交警责任认定书)。
4、现场检查与评估
- 鉴定专家会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检查伤者的身体功能、活动受限程度,并结合恢复情况综合评定伤残等级。
5、等待结果
- 通常7-15个工作日出报告,若对结果有异议,可在15日内申请重新鉴定。
**二、实务中常见的三大误区
1、误区一:自行找"黄牛"鉴定
- 部分中介宣称"包过十级伤残",实则为伪造材料或违规操作。鉴定报告若被法院认定无效,将直接影响赔偿结果。
2、误区二:过早或过晚申请
过早申请可能因伤情未稳定导致等级偏低;过晚则可能超过诉讼时效(一般人身损害诉讼时效为3年)。
3、误区三:忽视鉴定机构资质
- 非正规机构的报告无法律效力,务必核查机构是否在《国家司法鉴定名录》中。
**律师建议参考
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伤残等级直接影响赔偿金额(如十级伤残赔偿金约为当地人均收入×10%),律师可协助选择最佳鉴定时机。
全程保留证据:从受伤到治疗结束的所有单据、影像资料均需存档,避免因证据缺失被对方质疑。
警惕"快速鉴定"陷阱:正规流程需时间,承诺"当天出结果"的机构多存在问题。
**相关法律依据
1、《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2017年实施)
- 明确划分10个伤残等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规定各等级对应的身体功能障碍标准。
2、《民事诉讼法》第79条
- 当事人可申请法院委托鉴定,或自行委托并提交报告,但对方当事人有权提出异议并申请重新鉴定。
伤残鉴定是维权索赔的"基石",核心在于选对机构、备齐材料、把握时机,普通人若缺乏经验,极易因流程疏漏或证据不足导致权益受损,建议在律师指导下系统规划,从鉴定到诉讼形成完整证据链,才能真正实现"伤有所偿"。
伤残鉴定到底该怎么鉴定?一文讲清流程和注意事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