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贷款怎么贷?这些坑千万别踩!
最近接到不少咨询,客户拿着厚厚的贷款合同问我:"张律师,住房贷款怎么贷才安全?银行推荐的方案能不能签?"从业15年,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没看懂合同吃大亏,今天说个真实案例:王女士去年买房,银行客户经理推荐"前三年只还利息",结果第四年月供直接翻倍,差点被法拍,其实住房贷款怎么贷有诀窍,关键要避开这三个法律陷阱。
解决方案:三步守住钱袋子
1、让专业律师看透格式条款
银行合同里常有"利率调整最终解释权归银行"等霸王条款,去年帮李先生维权时,就在补充协议里约定了"LPR浮动上限不得超过基准利率15%",成功规避利率暴涨风险。
2、选浮动利率要签补充协议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七条,利率调整必须提前30日书面通知,建议在补充协议中明确约定:"利率调整需经借款人书面确认"。
3、提前还款违约金可协商
很多银行默认收取3%违约金,但依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显失公平的格式条款无效,上周刚帮客户把违约金从2万谈到3000元。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借款人应按约定期限支付利息
- 《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六条:贷款合同应当约定贷款种类、用途、金额、利率等条款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格式条款不得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
小编总结:
办理住房贷款怎么贷才安心?记住三个要点:合同要律师审、利率要设上限、违约金要提前谈,我们团队处理过218件房贷纠纷案,发现90%的问题都出在签约阶段,下次签合同前,不妨先让专业律师做个"体检",毕竟一套房可能是半辈子的积蓄,您有遇到过类似的贷款陷阱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住房贷款怎么贷?这些坑千万别踩!,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