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台减免信用卡逾期政策,民法典如何保障持卡人权益?
近年来,信用卡逾期问题成为许多持卡人的“心头病”。随着国家出台减免信用卡逾期政策,民法典的相关条款也进一步明确了对持卡人的权益保护,这一政策与法律的双重支持,能否真正缓解持卡人的经济压力?背后又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
政策核心:减轻还款压力,避免信用崩塌
根据最新政策,符合条件的持卡人可申请减免逾期产生的部分利息、违约金,甚至协商分期还款方案。这一举措旨在帮助因短期经济困难导致逾期的群体“喘口气”,避免因利滚利陷入债务泥潭,而民法典第680条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为政策落地提供了法律依据,要求金融机构在催收过程中不得采用“暴力”或“过度施压”手段,民法典还强调合同公平原则,持卡人若因不可抗力(如突发疾病、失业)导致逾期,可主张调整还款计划。
解决方案:三步走,主动维护权益
1、及时协商:逾期后第一时间联系银行或金融机构,说明困难原因,提交收入证明、医疗单据等材料,争取减免或分期。
2、书面协议:协商达成后务必要求对方出具书面协议,避免口头承诺无凭据,民法典第543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变更合同”,书面文件是维权关键。
3、理性应对催收:若遭遇威胁、骚扰等违规催收,可依据民法典第113条“自然人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条款,向银保监会或司法部门投诉。
相关法条速览
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
民法典第543条:合同变更需双方协商一致。
民法典第113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禁止侮辱、诽谤等行为。
小编总结:政策是“及时雨”,但主动权在持卡人
国家减免政策和民法典的联动,为信用卡逾期问题提供了“破局”方向。但政策红利需持卡人主动争取——拖延逃避只会让问题恶化,建议持卡人提前规划财务,遇到困难时善用法律武器,通过合规途径解决问题,毕竟,信用修复的前提是积极面对,而法律永远是维护公平的最后防线。
国家出台减免信用卡逾期政策,民法典如何保障持卡人权益?,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