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骨折能赔多少钱?打工人必看的赔偿指南!
在工厂、工地等一线岗位工作的劳动者,最怕遇到工伤事故,一旦发生骨折等意外,不仅身体受罪,赔偿问题更是让人焦心:工伤骨折到底能赔多少钱?赔偿流程怎么走?今天就从法律角度为大家拆解关键问题。
一、工伤骨折赔偿的核心项目有哪些?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骨折的赔偿包含四大块:
1、医疗费用:治疗期间的诊疗费、手术费、药品费全额报销(需符合工伤保险目录);
2、停工留薪期工资:治疗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
3、伤残补助金:骨折愈合后若构成伤残等级(通常骨折至少十级伤残),按等级赔付(例如十级伤残=7个月本人工资);
4、辅助器具费:如骨折需使用拐杖、支具等,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关键点:是否构成伤残等级直接影响赔偿金额,建议在伤情稳定后立即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二、工伤骨折赔偿流程如何操作?
1、保存证据:第一时间就医并保留诊断证明、病历、费用票据;
2、申请工伤认定:事故发生后30日内由单位申报,超期可自行向社保部门申请;
3、劳动能力鉴定:伤情稳定后(一般3-6个月)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交申请;
4、协商或仲裁:若单位拒赔或赔偿不合理,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裁决。
注意:若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所有赔偿费用由用人单位全额承担(《社会保险法》第41条)。
**三、法律依据速查
《工伤保险条例》第30条:工伤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伤残补助金标准按等级对应本人工资倍数计算;
《社会保险法》第41条:单位未缴工伤保险的,需自行承担工伤待遇费用。
工伤骨折的赔偿绝非“私了”能解决,必须通过正规法律程序保障权益,重点抓住三个核心动作:及时认定工伤、尽快申请伤残鉴定、留存完整证据链,若遇单位推诿或赔偿不合理,建议直接联系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专业律师介入,你的每一分赔偿,都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救命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