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别人的征信情况?这些方法合法吗?
生活中偶尔会遇到需要了解他人征信的情况,比如朋友借钱时担心对方是否有不良记录,或者婚姻调查中想核实伴侣的财务状况,但现实中,"怎么查别人的征信"涉及隐私和法律边界,盲目操作可能踩雷。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8条,个人信用报告属于敏感信息,未经本人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擅自查询,即使是配偶、亲属或合作伙伴,也无权直接通过银行、征信平台(如央行征信中心)获取他人信用报告,此前曾有案例,某公司HR私下用员工身份证号查询其征信,最终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起诉。
合法查询他人征信的3种途径
1、委托律师申请司法调查:在涉及诉讼(如债务纠纷、离婚财产分割)时,律师可凭法院调查令调取对方征信;
2、取得本人书面授权:需提供被查询人身份证原件、签名并按手印的授权书,通过银行或征信中心官网提交申请;
3、共同签署金融合同时查询:例如担保贷款中,担保人需授权银行查询自身征信,此时可同步了解借款人信用状况。
重点提醒:即便通过授权查询,报告内容仅限用于约定用途(如贷款审核),不得私自传播或用于其他目的,否则将面临《民法典》第1034条关于隐私权的追责。
相关法条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3、18条:明确征信查询需经信息主体书面同意
- 《刑法》第253条之一: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强化生物信息及信用数据保护
想了解他人征信,合法授权是唯一途径,日常交往中切忌通过黑产购买报告或盗用身份信息查询,轻则民事赔偿,重则构成犯罪,若确有正当需求,建议通过法律程序委托专业机构处理,既能规避风险,又能保障自身权益。信用社会的核心是互信,尊重隐私才能赢得长远信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