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付款利息怎么算?民法典新规终于说清楚了!
做生意最怕遇到“老赖”,明明合同签了、货也交了,对方却迟迟不付钱,遇到这种情况,除了催款,还能要求对方赔偿利息损失吗?利息到底怎么算?2023年最新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给出了明确答案,今天我们就来掰开揉碎,讲讲这背后的门道。
**一、逾期利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
根据民法典第584条,买方未按时支付货款,卖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包括逾期付款的利息,但实践中,很多企业纠结“利息起算时间”——是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日,还是实际起诉日?
司法解释第60条明确:如果合同未明确约定付款时间,利息从卖方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届满之日起算;若合同有明确约定,则直接按约定付款日次日开始计算,举个例子,合同约定“货到后30日内付款”,若买方超期未付,利息就从第31天开始累计。
二、利息标准怎么定?LPR成关键指标
过去,法院对逾期利息的判决标准不一,有的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有的按民间借贷利率,如今司法解释统一规定:逾期利息参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1.3至1.5倍计算。
比如当前1年期LPR为3.45%,则利息范围在4.485%(3.45%×1.3)至5.175%(3.45%×1.5)之间。这一调整既平衡了债权人的资金成本,又避免“天价利息”加重债务人负担,体现了公平原则。
**三、违约金和利息能同时要吗?
很多合同会同时约定违约金和逾期利息,但司法解释第64条明确:违约金与利息总和不得超过LPR的4倍(即民间借贷利率上限),如果超过,法院可能酌情调减。
合同约定“逾期每日按0.1%支付违约金+按LPR的1.5倍付利息”,若合计超过LPR的4倍(目前为13.8%),超出部分将不被支持。企业需注意条款设计,避免“双罚”条款沦为无效约定。
**【建议参考】
1、合同条款要写清:明确约定付款时间、逾期利息计算方式,避免争议。
2、及时固定证据:保留催款函、对账单等,证明利息起算时间。
3、灵活协商还款:若对方暂时资金困难,可约定分期付本金+利息,降低诉讼成本。
**相关法条
《民法典》第584条:违约损失赔偿包括合同履行后可得利益。
《民法典》第589条:债务人逾期付款,债权人可主张逾期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的解释》第60、64条:明确利息起算规则及利率上限。
民法典司法解释对逾期付款利息的细化,既保护了债权人权益,又引导市场回归契约精神,企业需重视两点:一是合同细节决定维权成败,二是利息主张需符合“合理限度”,遇到纠纷时,建议优先协商,必要时借助专业律师制定诉讼策略,才能把钱“要得回来,还要得聪明”。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早行动,早止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