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拖欠工资打赢官司后仍不付钱,员工还能怎么办?
职场中最令人心寒的遭遇,莫过于辛苦工作后老板拖欠工资,甚至法院判决胜诉后对方依然拖延支付,现实中,不少员工打赢了官司,法院明确要求企业三天内结清工资,但老板却拒不履行,这种“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的困境该如何破解?
法律不是一纸空文,法院判决具备强制执行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6条,若被告在判决生效后未按期履行义务,员工可立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封、冻结企业账户,扣押财产,甚至将老板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俗称“老赖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出行和贷款等行为。
执行过程中需要主动作为,员工需向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并提供企业财产线索(如银行账户、固定资产等),这能大幅提升执行效率,若企业恶意转移财产,可依据《刑法》第313条追究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更关键的是,员工要善用法律赋予的“快速通道”,针对拖欠工资案件,法院通常优先处理,部分地区还设有劳动纠纷绿色通道,最快一周内可启动执行程序,若企业账户无资金,法院可拍卖其设备、车辆等资产变现后支付工资。
建议参考:
1、保存所有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条、法院判决书、企业财产线索等需完整留存;
2、立即申请强制执行,避免企业拖延时间转移资产;
3、联合其他被欠薪同事,集体申请执行能引起法院更高重视;
4、寻求法律援助,通过工会或公益律师争取权益最大化。
相关法条:
- 《劳动合同法》第85条: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需按应付金额50%-100%加付赔偿金;
- 《民事诉讼法》第236条:当事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生效判决;
- 《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
小编总结:
面对老板拖欠工资且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行为,员工需摒弃“认栽”心态,法律武器是维权的最强保障,从申请执行到财产查控,每一步都需果断行动,法院的判决不是终点,而是强制执行的起点——你的劳动报酬,法律一定会帮你追回!(关键词密度:3.2%)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