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收到写着我名字的贷款逾期短信,这是新型诈骗还是身份被盗用了?
凌晨三点手机突然震动,屏幕跳出一条短信:"王xx(您的全名),您在我行办理的贷款已逾期37天,请立即还款否则将影响征信",你盯着自己的名字浑身发冷——明明从未申请过贷款,为何催收信息精准找上门?
最近三个月,仅北京互联网法院就受理了63起个人信息侵权案件,其中近半数涉及"被贷款"短信骚扰,这类事件通常存在两种可能:一是精准诈骗新套路,二是真实身份信息泄露导致被冒名贷款。
去年深圳张先生就遭遇了真实案例,他连续收到三家银行的催收短信后,通过央行征信系统查询发现自己竟在异地被办理了18万元消费贷,追查发现是不法分子用其丢失的身份证复印件,勾结内部人员完成的"幽灵贷款"。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建议分三步走:
1、立即拨打银行官方客服核实贷款信息(切勿回拨短信中号码)
2、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索取回执
3、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ipcrs.pbccrc.org.cn)申请个人信用报告
根据《刑法》第253条,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民法典》第111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不得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法》第42条则要求网络运营者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信息泄露。
特别提醒:如果确认是诈骗短信,请立即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进行标记,若查实存在真实贷款,要同步向银保监会(投诉热线12378)反映情况,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任何链接,这可能导致手机中木马病毒。
小编总结: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的姓名、身份证号就像随身携带的"数字钥匙",面对此类短信,既要保持警惕避免恐慌,更要主动出击捍卫权益,建议每季度自查一次征信报告,发现异常立即启动法律程序。沉默不会让问题消失,及时行动才能守住信用城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