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离婚后,孩子抚养权一定判给出轨方吗?
离婚案件中,"出轨"往往是最具争议的焦点之一,当婚姻因一方出轨破裂时,许多人下意识认为:"出轨方道德有亏,肯定拿不到孩子抚养权",但现实中,法院判决真的如此简单吗?今天我们就从法律实务角度,解析出轨离婚时孩子抚养权的归属问题。
一、出轨≠直接丧失抚养权,关键看"孩子最大利益"
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抚养权归属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为基本原则,出轨行为虽可能被认定为婚姻过错,但与抚养能力并不直接挂钩,某案例中男方出轨,但长期在外地工作,孩子一直由女方照顾,法院最终仍将抚养权判给女方,理由是"保持孩子生活稳定性"。
核心逻辑:法院不会单纯因一方出轨剥夺抚养权,而是综合考量经济条件、情感依赖、教育支持等实际因素。
二、三大关键证据,直接影响判决结果
1、经济能力证明:包括收入证明、房产、存款等,证明能提供稳定生活保障。
2、情感依赖证据:日常陪伴记录(如接送孩子、家长会签到)、亲子互动视频等。
3、对方不利因素举证:若出轨方存在家暴、赌博等恶习,可主张其不适合抚养。
特别注意: 出轨方若将大量财产转移给第三者,导致抚养能力下降,反而会成为减分项。
律师建议:争取抚养权的三个行动指南
1、提前收集"持续性照顾"证据:保留3年内的家长群沟通记录、医疗陪护票据等。
2、避免与孩子情感割裂:即使分居,也要保持每周规律探视,防止被对方主张"疏于关心"。
3、优先协议解决:通过《离婚协议书》明确抚养细节,比诉讼判决更灵活(如约定寒暑假共同居住)。
**相关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1084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八周岁的应尊重其真实意愿。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46条:对已满两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父母均要求直接抚养,可优先考虑已做绝育手术、无其他子女的一方。
出轨离婚案件中,抚养权争夺的本质是证明"谁能给孩子更好的未来",情感道德问题会被纳入考量,但绝非唯一标准,无论是过错方还是无过错方,都要围绕"稳定的生活环境"、"持续的情感投入"、"科学的教育规划"三大维度准备证据。法律保护的不是婚姻中的对错,而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权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