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正当防卫刑法对正当防卫作了哪些规定
一、什么叫正当防卫刑法对正当防卫作了哪些规定
正当防卫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若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属于正当防卫,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如下:
1.防卫起因:存在不法侵害,此侵害需具有现实性,若不存在却误以为存在而实施“防卫”,构成假想防卫。
2.防卫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提前防卫或事后防卫,都不符合正当防卫时间条件,可能构成故意犯罪。
3.防卫意图:防卫人主观上具有防卫意识,是为保护合法权益而实施防卫行为。
4.防卫对象: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不能对无关第三人实施防卫行为。
5.防卫限度: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属于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另外,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强奸、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致人轻伤一级,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司法实践中,通常按处理防卫过当案件。不过由于防卫过当主观恶性较小,一般会在三年以下、或者的量刑幅度内,结合具体情节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
赔偿方面,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具体赔偿项目包括: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2.: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3.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4.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5.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6.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最终的判刑和赔偿数额,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判断,包括防卫行为的起因、强度、造成的后果等,由综合认定。
三、正当防卫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什么
正当防卫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存在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前提是有不法侵害发生,这种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而非主观臆想。例如,遭遇他人的暴力袭击、抢劫等。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行为必须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实施。既不能在侵害尚未开始时提前防卫,也不能在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事后防卫。比如,小偷正在行窃时,可实施正当防卫;若小偷已停止逃离现场,就不能再进行防卫。
3.目的是防卫:防卫人实施防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如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制止不法侵害。如果是出于报复等其他目的而实施的攻击行为,则不属于正当防卫。
4.针对不法侵害人:防卫行为必须针对实施不法侵害的人,不能对无辜的第三人进行防卫。例如,甲攻击乙,乙只能对甲进行防卫,而不能转而攻击甲身边无关的丙。
5.限度适当: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判断是否超过必要限度,需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等因素。若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明显不相称,造成过度损害,可能构成防卫过当。
以上是关于什么叫正当防卫刑法对正当防卫作了哪些规定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