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学生如何定罪认定
一、诈骗罪学生如何定罪认定
诈骗罪在学生身份下的定罪认定主要依据以下方面。
(一)主观方面
1. 要有非法占有目的。例如学生以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是为了据为己有,而不是暂时借用或者其他合理目的。
2. 故意为之。明知自己的欺骗行为会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仍然积极实施该行为。
(二)客观方面
1. 实施诈骗行为。这包括虚构事实,像学生编造自己家庭突遭变故急需用钱的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相,如将自己已将借来的贵重物品变卖的事实隐瞒出借人。
2. 诈骗数额达到一定标准。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数额规定,但通常达到一额才构成诈骗罪。如果数额较小,可能不构成犯罪,而只是一般的民事欺诈行为。
(三)主体方面
学生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一般来说,已满十六周岁的学生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十四周岁到十六周岁的学生,只有实施特定的诈骗行为,如诈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负刑事责任。
总之,学生的诈骗罪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司法机关会依据相关进行判定。
二、诈骗罪财产如何认定
诈骗罪中的财产认定包含以下要点:
(一)财产范围
1. 包括有形的财物,如现金、金银首饰、车辆、房产等。这些财物具有实际的物质形态,是常见的诈骗对象。
2. 无形的财产性利益也可被认定为财产,像债权、等。例如,通过欺骗手段使他人放弃债权,这种情况下涉及的债权就属于诈骗所涉及的财产范畴。
(二)财产价值的确定
1. 对于有明确市场价格的财物,以市场价格为准。比如市场上正常售卖的手机,其市场零售价就是认定价值的依据。
2. 对于没有明确市场价格的特殊物品,可根据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来确定价值。例如一些特殊的文物、艺术品等。
(三)财产的归属
必须是被害人合法占有的财产。如果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财产,一般不能成为诈骗罪所涉及的财产,例如小偷来的财物被他人骗走,这就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认定,不能简单认定为诈骗中的财产。
三、如何认定是诈骗资金犯罪
认定诈骗资金犯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主观故意方面。诈骗者需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资金的主观故意,这往往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例如编造虚假的投资项目来骗取他人资金投入,或者隐瞒自身已无偿还能力的事实仍借款等。
2. 行为手段方面。有欺骗行为,如假冒身份、伪造文件或凭证等,让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处分自己的资金。
3. 资金去向方面。诈骗得来的资金往往会被迅速转移、挥霍或者用于非法目的,而不是按照正常的经济往来用途使用。
4.因果关系方面。被害人交出资金与诈骗者的欺骗行为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因为诈骗者的欺骗,被害人才做出交出资金的决定。
同时,司法机关在认定诈骗资金犯罪时,还会综合考虑各种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言等,以准确判定是否构成诈骗资金犯罪。
以上是关于诈骗罪学生如何定罪认定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公平法务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法行时刻https://www.lawjida.cn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