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只抓知情人吗
一、合同诈骗只抓知情人吗
合同诈骗并非只抓知情人。在合同诈骗案件中,司法机关惩处的对象是参与实施合同诈骗犯罪行为的人。
对于直接实施诈骗行为,策划、组织整个诈骗活动,对诈骗起到关键作用的主犯,必然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那些虽不是主谋,但明知是合同诈骗行为,仍提供帮助、协助实施犯罪,比如帮助转移赃款、提供虚假文件等行为的从犯,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知情人若仅知晓诈骗计划,但未参与实施、提供帮助等任何犯罪行为,一般不会被抓。然而,如果知情人在知晓诈骗情况后,为犯罪行为提供实质性帮助,或者积极参与到犯罪的某个环节,那么其就不再单纯是知情人,而成为了犯罪的参与者,会被依法惩处。
总之,是否抓捕取决于是否实施了合同诈骗相关的犯罪行为,而非单纯以是否为知情人来判定。司法机关会依据证据和事实,全面准确认定,确保法律的公正实施。
二、不是主犯可以吗
诈骗罪中并非主犯的犯罪嫌疑人,满足法定条件时可以取保候审。
《》规定,对于可能判处、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判断非主犯是否符合取保候审条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一方面,考量其在诈骗犯罪中的具体作用、参与程度、涉案金额等。若情节相对较轻,在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且非暴力犯罪,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要评估其社会危险性,包括是否有再犯可能、是否会干扰作证、毁灭证据等。若不存在这些风险,也为取保候审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之,需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及法律规定来确定能否取保候审。
三、停业退款属于诈骗吗
停业退款是否构成诈骗,需视具体情形判断。
若商家因经营困难等合理原因停业,并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协商退款事宜,制定退款计划并逐步执行,这种情况通常不构成诈骗。这属于正常的商业经营风险导致的或解除,商家有履行退款义务的意愿和行动。
然而,若商家以停业为幌子,从一开始就没有退款的打算,通过虚假承诺等手段骗取消费者钱财后消失,或故意隐瞒资金去向、挥霍资金导致无法退款,这种行为可能构成诈骗。诈骗的核心在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通过欺骗手段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
判断停业退款是否为诈骗,关键在于商家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若消费者怀疑遭遇诈骗,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合同、付款凭证、沟通记录等,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专业机关进行调查认定。
以上是关于合同诈骗只抓知情人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公平法务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法行时刻https://www.lawjida.cn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