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有了谅解书会怎么样
一、诈骗有了谅解书会怎么样
在诈骗案件中,谅解书具有重要影响。
从量刑角度来看,谅解书可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法院在对诈骗量刑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被害人的谅解情况。若犯罪嫌疑人获得被害人的谅解书,表明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就赔偿等问题达成和解,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予以一定程度的谅解。这会使法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有所降低,人身危险性也相对减弱,进而在法律规定的量刑幅度内,酌情对犯罪嫌疑人从轻处罚。比如,原本可能判处较重刑罚的,可能因谅解书而减轻一档刑罚;原本处于量刑幅度较高位置的,可能会被判处靠近量刑下限的刑罚。
在一些轻微诈骗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赃退赔,并取得被害人谅解书,同时符合适用缓刑的条件,法院有可能对其适用缓刑,即给予一定考验期,在考验期内遵守规定则原判刑罚不再执行。此外,谅解书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影响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处理决定,例如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有可能基于谅解书等情节,作出不起诉决定。
二、诈骗隐瞒事实真相的认定
认定诈骗中隐瞒事实真相,需从多方面考量。
其一,主观故意性。行为人必须是有意隐瞒事实,目的在于欺骗他人,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进而作出错误的财产处分行为。例如,出售二手车时,明知车辆发生过严重事故却向买家隐瞒该情况,以获取更高售价,此即具有主观故意。
其二,隐瞒事实与损害结果的关联性。隐瞒的事实必须是足以影响他人决策的关键信息,且因该隐瞒行为导致了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或其他实质性损害。比如,虚构产品功效欺骗消费者购买,消费者因相信虚假功效而购买并遭受经济损失,隐瞒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
其三,隐瞒行为的欺骗性。这种隐瞒不是一般性的信息保留,而是通过虚构、掩饰等手段,让他人陷入错误认知。如谎称自己有工厂能按时交货,实则无生产能力,使对方基于此错误认知签订合同并支付预付款,就构成隐瞒事实真相的诈骗行为。
总之,认定诈骗中的隐瞒事实真相要综合考虑主观故意、关联性及欺骗性等因素。
三、诈骗以多少钱定罪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相关法律规定,诈骗定罪的金额标准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在我国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有如下常见规定:
一是数额较大标准。通常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较大。达到此标准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
二是数额巨大标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巨大。对应刑罚一般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是数额特别巨大标准。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此时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
需要注意的是,各地可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述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以上是关于诈骗有了谅解书会怎么样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法行时刻https://www.lawjida.cn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