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诈骗所得财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一、诈骗所得财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诈骗所得财物通常不适用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需满足以下条件: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然而,诈骗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诈骗所得财物的来源本身不合法。从法律价值和公平正义角度看,若允许诈骗所得财物适用善意取得,会使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合法化,损害原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秩序和交易安全。

同时,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权处分人请求赔偿损失。即便第三人在受让财物时符合善意取得的部分外观条件,但因财物系诈骗所得这一违法前提,法院一般也不会支持第三人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该财物的所有权。所以,诈骗所得财物一般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原所有权人可依法追回。

二、诈骗刑事案件的流程是怎么走的

诈骗刑事案件一般按以下流程进行:

1. 立案:被害人发现诈骗事实或嫌疑人后报案,公安机关会审查是否有犯罪事实且需追究刑事责任,符合条件则立案。

2. 侦查:立案后,公安机关展开侦查,通过询问被害人、收集证据、调查嫌疑人等查明案件真相,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措施,如拘留、嫌疑人。

3. 审查起诉:侦查终结后,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核实证据、事实,决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如认为证据不足,可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4. 审判: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安排。庭审中,控辩双方举证、质证、辩论,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5. 执行:判决生效后,若被告人被判处刑罚,由相关部门执行,如监狱负责收监执行等刑罚。

整个流程中,保障被害人合法权益,可通过刑事附带要求赔偿。

三、诈骗刑事立案之后多久发起民事

诈骗刑事立案后发起民事诉讼的时间,法律并无明确限制。

若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民事赔偿问题,可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种情况下,在后,到第一审判决宣告之前,被害人都能提起。如此能一同解决刑事定罪量刑与民事赔偿问题,提高司法效率,避免重复审理。

若不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也能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单独起诉时,要留意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有更多时间收集证据,适用民事证明标准,更利于被害人维护自身权益。

实践中,具体何时发起民事诉讼,需综合考虑案件进展、证据收集情况、被告人赔偿能力等因素,权衡利弊后决定。

以上是关于诈骗所得财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公平法务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520982.html

返回列表

上一篇:虚拟诈骗犯法吗判多久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诈骗所得财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相关文章

诈骗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一、诈骗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诈骗通常不适用善意取得。 根据法律规定,善意取得需满足三个条件: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然而,诈骗物是通过违法犯罪手段获财物。...

占有脱离物适用善意取得吗,善意取得适用于刑事案件吗

刑事案件中的善意取得是否适用,一般需要根据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来确定的。在我国的权以及有权的取得方式的规定中,其实善意取得其中的一种,但是善意取得的认定要件非常的严格的,要及时的判断。 刑事案件中的善意取得适用吗? 赃款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要看是否符合以下五个要件 (一)必须受...

诈骗所得适用善意取得

一、诈骗所得适用善意取得吗1.一般情况下,诈骗所得适用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财物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有权。 2.对于诈骗所得,因其来源不合法,违背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法律规定,遗失、...

诈骗所得适用善意取得

一、诈骗所得适用善意取得吗1.一般情况下,诈骗所得适用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财物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有权。 2.对于诈骗所得,因其来源不合法,违背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法律规定,遗失、...

诈骗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一、诈骗是否适用善意取得诈骗适用善意取得善意取得需满足以下条件: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而诈骗行为本身具有违法性,违背了法律和公序良俗。 在诈骗情形中,财物取得并非基于合法...

诈骗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一、诈骗是否适用善意取得1.一般情况下,诈骗适用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在取得财物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有权。 2.而诈骗是一种非法的行为。在诈骗情形中,财物取得并非基于正常的交易关系,不符合善意取得制度...

诈骗财物可以善意取得

一、诈骗财物可以善意取得诈骗财物通常不适用善意取得善意取得需满足以下条件: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然而,诈骗所得财物来源不合法。在诈骗情形中,原有权人并非基于真实思...

如何认定善意取得诈骗财物

一、如何认定善意取得诈骗财物认定善意取得诈骗财物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首先,是善意标准。受让人在取得财物时,应不知道该财物是诈骗所得,且无重大过失。若受让人因疏忽未进行必要审查,如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交易却未询问来源,可能不构成善意。 其次,合理价格。受让人需以合理价格受让财物。若交易价格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