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知情不报是什么罪
一、诈骗知情不报是什么罪
一般情况下,诈骗知情不报本身不构成犯罪。因为我国刑法没有规定普通公民知情不报属于犯罪行为,单纯知晓诈骗犯罪而未向司法机关报告,未参与诈骗犯罪活动,不承担刑事责任。
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形。若明知对方实施诈骗,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可能构成窝藏、包庇罪。根据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外,若行为人系法律规定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如警察等,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诈骗犯罪却知情不报,可能因渎职行为构成等渎职类犯罪。总之,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知情不报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
二、还没判能取保吗
诈骗罪在还未判决时,符合条件是可以的。依据我国规定,满足以下情形之一,、被告人可取保候审:
第一,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第二,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第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第四,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在诈骗罪案件中,若犯罪嫌疑人情节较轻、认罪态度好、有悔罪表现,且没有再犯罪危险,主动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等,申请取保候审获批的可能性较大。不过,若是诈骗数额巨大、情节恶劣,或者存在毁灭证据、干扰作证、可能继续实施犯罪等情况,通常难以获得取保候审。申请时需向办案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保证人或交纳。
三、诈骗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也使用欺骗手段,甚至追求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
2. 客观要件: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类,目的是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数额标准根据各地经济状况有所不同。
3. 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成为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4. 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暂时借用,无非法占有的目的,则不构成诈骗罪。
认定诈骗罪时,需全面考量上述四个构成要件,只有同时满足,才能认定为诈骗罪。
以上是关于诈骗知情不报是什么罪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