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还需要赡养对方吗
一、离婚后还需要赡养对方吗
离婚后,夫妻之间不存在赡养义务。赡养,主要是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夫妻关系因离婚而解除,双方不再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间存在相互扶养的义务,旨在保障双方在生活上的基本需求和困难帮扶。但离婚后,这种扶养义务随之终止。
不过,如果离婚时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判决。这并非赡养性质,而是基于公平原则对困难方的一种临时性照顾措施。
而对于双方各自的父母,离婚并不影响子女对自己父母的赡养责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法定的,不因婚姻状况的改变而消除。总之,离婚后夫妻彼此无需承担赡养对方的责任。
二、离婚后多久开庭
离婚后财产分割案件的开庭时间并无固定标准。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法院案件排期、送达情况等。
通常立案后,法院会根据自身工作安排确定开庭时间,并在法定期间内将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送达当事人。一般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法院会在立案后的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通常在六个月内审结。
在司法实践中,从立案到开庭可能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五个月甚至更久。如果被告下落不明,需要公告送达相关文书,公告期就长达六十日,这会使开庭时间相应推迟。另外,若案件存在管辖权争议、鉴定等情形,也会影响开庭时间。当事人可通过拨打法院联系电话、登录法院官网或相关诉讼服务平台等方式,及时了解案件进展和开庭安排。
三、双方都不出庭怎么判
起诉离婚时双方都不出庭,法院的判决需依据具体情形判定。
若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按撤诉处理。这是因为原告作为提起诉讼的一方,有责任按时到庭陈述诉求与事实。若其不到庭,视为放弃本次起诉权利,诉讼程序不再继续推进。
若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法院可缺席判决。在此情形下,法院会基于原告提交的证据和陈述,结合法律规定进行审理。若原告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比如存在、等法定情形,法院可判决准予离婚,并对财产分割、等问题依法作出裁决。
但如果双方都有正当理由无法出庭,比如突发重病等,应提前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法院会视情况决定是否延期审理。
总之,起诉离婚双方都不出庭,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法律程序与规定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
以上是关于离婚后还需要赡养对方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公平法务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