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时候能离婚吗
一、取保候审时候能离婚吗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离婚。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被取保候审人仍享有民事权利,包括婚姻自由权利,即可以选择离婚。

离婚方式有两种。一是协议离婚,若夫妻双方就离婚、、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可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经冷静期后,若双方仍坚持离婚,可领取。不过,被取保候审人出行受一定限制,办理时需遵守相关规定,可能要向执行机关报告并获批准。
二是诉讼离婚。若一方要求离婚,可向提起离婚诉讼。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审理案件,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被取保候审并不影响其作为诉讼当事人参与离婚诉讼的权利,也不会因处于取保候审状态而影响法院对离婚案件的判决。但诉讼过程中,被取保候审人需按法院要求参与庭审等活动。
二、如何判断是否应该离婚
判断是否应该离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第一,感情状况。这是核心因素。若夫妻双方感情已破裂,如长期争吵、冷战,彼此缺乏关心、理解与信任,且尝试修复无果,婚姻可能失去存续基础。例如双方见面就争吵,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情感上相互疏离。
第二,矛盾性质。要判断矛盾能否解决。若是因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等小摩擦,通过沟通、磨合通常可解决;但涉及原则性问题,如家暴、赌博、吸毒、等,且对方不愿改正,可能会严重影响婚姻质量和个人安全,此时需慎重考虑。
第三,家庭责任。婚姻不仅是两人的事,还涉及子女、老人。离婚对子女成长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需权衡对子女的利弊,考虑如何将伤害降到最低。同时,也要考虑对双方老人的影响。
第四,经济状况。离婚会带来财产分割、生活成本变化等经济问题。需评估自身经济能力,能否在离婚后维持稳定生活,特别是有孩子的情况下,要确保孩子的生活质量。
第五,个人意愿。要听从内心想法,考虑离婚后能否接受新生活,是否有勇气和能力重新开始。
三、离婚当庭没宣判怎么办
离婚案件当庭未宣判属常见情况,不必过于担忧。法院审理案件通常不会都当庭宣判,需综合考量案件复杂程度及审理情况。
若离婚当庭没宣判,当事人需耐心等待法院后续通知。法院会根据庭审情况进行评议,然后确定宣判时间。一般而言,法院会在审限内作出判决。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审限为三个月;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审限为六个月。
在等待期间,当事人要保持电话畅通,确保能及时接收法院的通知。若长时间未收到消息,也可主动联系主审法官或法院立案庭,询问案件进展。
此外,当事人可利用这段时间收集、整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如果在庭审后发现了新的证据,或者对之前提交的证据有补充说明,可及时提交给法院。同时,做好心理准备,无论判决结果如何,都应理性对待。若对判决结果不服,还可在规定时间内上诉。
以上是关于取保候审时候能离婚吗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