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清呆账一年,征信却显示逾期?别让还清变还乱!
很多人以为,只要把欠款还清,征信上的“呆账”记录就能自动消除,生活就能重回正轨,可现实往往比想象复杂:有的人还清呆账一年后,惊讶地发现征信报告上竟显示“逾期”而非“结清”,甚至被银行继续催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系统出错,还是另有隐情?
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呆账还清1年变逾期”。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呆账”,呆账是银行长期无法收回的坏账,通常是因为持卡人长期未还款、联系方式失效等原因,银行将其列为“呆账”状态,但还清呆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确保银行及时更新征信信息。
很多人还清后以为万事大吉,殊不知银行系统或征信机构可能因信息同步延迟、内部流程问题等原因,未能及时将“呆清”状态更新为“结清”,甚至有些银行在还清后仍错误地报送“逾期”记录,导致征信“黑名单”迟迟无法解除。
更麻烦的是,如果还清后没有主动核实征信状态,一年后再去查,可能发现记录不仅没消除,反而多了几条“逾期”,这时候再想纠正,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申诉、举证,甚至走法律程序。
以案说法:王先生的“呆账翻车记”
王先生2022年还清了一笔信用卡呆账,当时银行口头承诺“还清就没事了”,没想到一年后他打算贷款买房,一查征信才发现:那条呆账记录竟变成了“连续逾期12个月”,银行解释是“系统未及时更新”,但王先生的贷款申请已被拒。
他多次联系银行客服,对方始终推诿,最后只好向央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诉,并提交了还款凭证、银行沟通记录等证据,经过两个月拉锯战,银行才终于更正了征信记录,但王先生的购房计划已被彻底打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还清呆账不是终点,而是征信修复的起点,如果不去主动核实、不去追到底,就可能像王先生一样,从“还清”陷入“还乱”的困境。
法条链接:你的权利有法可依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为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也就是说,从你还清欠款那天起,5年后不良记录应当自动删除。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要求更正,征信机构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
- 《民法典》合同编:债务还清后,债权债务关系消灭,银行有义务及时更新征信状态,若因银行过错导致征信记录错误,持卡人可要求银行承担相应责任。
律师总结:三招避开“还清变逾期”的坑
作为一名律师,我建议你在处理呆账问题时务必做到以下三点:
- 还清后立即索要凭证:不要轻信口头承诺,务必拿到银行的结清证明或还款凭证,并保留所有沟通记录(如邮件、聊天记录、录音等)。
- 主动核查征信状态:还清后1-3个月内,一定要亲自查询一次征信报告(可通过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或银行APP申请),确认记录是否已更新为“结清”,若未更新,立即提出异议。
- 及时申诉,依法维权:如果发现银行报送错误,先向银行投诉并要求更正;若银行不予处理,立即向央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诉;必要时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征信问题关乎每个人的金融生活,千万别因为“怕麻烦”而放任不管,还清债务是诚信的表现,但确保征信记录准确更是对自己负责,如果你也遇到类似问题,不妨行动起来——你的征信,值得被正确对待。
还清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还清呆账一年,征信却显示逾期?别让还清变还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