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诈骗怎么定性诈骗罪
一、迷信诈骗怎么定性诈骗罪
迷信诈骗定性为诈骗罪,需从要件判断。
从主观方面看,行为人要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实施迷信诈骗的人,通常是明知自己利用迷信手段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目的就是骗取他人钱财。
客观方面,表现为通过迷信方式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比如,行为人自称能“消灾解难”“祈福转运”,以做法事、卖符咒等名义向被害人索要财物。被害人因迷信观念,基于错误认识,把自己的财产交给行为人。
主体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侵犯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迷信诈骗行为本质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侵害了被害人的财产权益。
在司法实践中,还需结合诈骗财物的数额、情节等因素综合判断。数额是重要标准,达到当地规定的,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若未达标准,但多次实施迷信诈骗行为,也可能以诈骗罪论处。
二、占卜算诈骗吗还是诈骗罪
占卜本身不一定构成诈骗,但以占卜为名实施特定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
正常的占卜若仅为一种民间文化活动,未造成他人实际损失,不涉及违法犯罪。然而,若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占卜能消灾解难、预测未来等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该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且数额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则构成诈骗罪。
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情形包括占卜师声称客户有大灾,需花费钱财做法事化解,客户因恐惧而交付财物;或者以占卜能带来好运为由,诱导客户购买高价“吉祥物”等。这些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欺诈行为、被害人是否基于错误认识交付财物以及骗取财物的数额。一旦构成诈骗罪,根据犯罪情节和数额,行为人将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
三、诈骗金额
诈骗罪量刑与诈骗金额密切相关。根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
诈骗金额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若诈骗金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则为“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
不过,各地区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上述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同时,量刑时还会综合考虑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是否退赃退赔等因素,并非仅依据诈骗金额量刑。
以上是关于迷信诈骗怎么定性诈骗罪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公平法务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