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诈骗怎么认定诈骗罪
一、期货诈骗怎么认定诈骗罪
认定期货诈骗构成诈骗罪,需从以下方面判断:
首先,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均可构成。
其次,主观方面需具有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者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仍积极追求这种结果。
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常见手段包括编造虚假的期货交易信息、夸大收益、隐瞒风险等,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自愿”交付财物。比如,虚构期货交易平台有内幕消息,能保证高额稳定回报,诱骗投资者投入资金。
再者,被害人因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该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例如,投资者相信了虚假信息,将资金投入所谓的期货交易。
最后,犯罪者的行为造成了被害人财产损失。当诈骗数额达到一定标准,便符合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条件。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主客观要件,才能认定期货诈骗构成诈骗罪,进而依法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
二、票据诈骗如何判定诈骗罪
判定票据诈骗构成诈骗罪,需从以下方面考量:
1.客体方面:票据诈骗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破坏国家对金融票据的管理制度,损害金融机构信誉,又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具体情形有: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而使用;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
3.主体方面: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个人和单位均可成为的实施主体。
4.主观方面:须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若行为人不知票据是伪造、变造或作废的,或无非法占有目的,则不构成此罪。
同时,诈骗数额需达到较大标准,才构成犯罪。未达数额较大标准的,按一般违法行为处理。
三、骗保险多少钱属于诈骗罪
根据法律规定,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达到1万元以上;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达到5万元以上,就达到的立案标准。
保险诈骗行为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骗取保险金。一旦实施保险诈骗且达到相应数额标准,便会被认定构成保险诈骗罪。
对于保险诈骗,依据诈骗数额的不同,量刑也有所不同。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或者,并处一定数额;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所以,切不可实施骗保行为,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以上是关于期货诈骗怎么认定诈骗罪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公平法务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