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能取存折里的钱吗
一、诈骗能取存折里的钱吗
诈骗分子理论上存在取走存折里钱的可能,情况如下:
第一,若诈骗分子骗取到存折及密码,就能直接前往银行网点柜台或ATM机取款。银行在操作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不会过多审查取款人的真实身份,这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二,如今部分银行支持线上业务,若诈骗分子通过手段获取储户绑定存折的手机及验证码,有可能在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进行转账等操作,将存折里的钱转走。
第三,若诈骗分子伪造相关证明文件,以储户代理人的身份到银行办理取款业务,而银行审核不严格时,也可能导致存折内资金被取走。
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储户要妥善保管存折、密码、手机等重要物品和信息,不随意透露给他人。若发现存折信息可能泄露,应及时联系银行采取挂失等措施保障资金安全。一旦遭遇诈骗,要第一时间报警,尽力挽回损失。
二、诈骗金额小定吗
诈骗金额小是否定诈骗罪,需视具体情况判断。
一般而言,有数额标准,若诈骗金额未达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通常不构成诈骗罪。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受到法律制裁,此行为可能违反《》,会面临拘留、罚款等处罚。
然而,即便诈骗金额小,若存在多次诈骗情形,也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多次实施诈骗行为,即便每次数额小,但累计数额达到定罪标准,同样会以诈骗罪论处。此外,若诈骗行为符合某些特殊情形,如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款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即便金额小,也可能构成诈骗罪。
所以,不能简单依据诈骗金额小就判定不构成诈骗罪,要综合诈骗金额、次数及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考量。
三、诈骗还了还构成诈骗吗
诈骗后归还财物仍可能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主要看行为是否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从主观方面,若行为人实施行为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即便事后归还,也不能否定其行为时的主观故意。例如,甲编造虚假项目骗乙投资,拿到钱后用于挥霍,这表明甲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故意。
其次,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只要这一系列行为完成,诈骗行为即已既遂。
最后,归还财物只是犯罪既遂后的退赃行为,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司法实践中,主动退赃、退赔的,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比如,甲诈骗乙后又归还钱财,量刑时会考虑这一情节,但不影响诈骗罪的认定。
综上,诈骗后归还财物不影响诈骗罪的构成,但归还行为会在量刑上予以考量。
以上是关于诈骗能取存折里的钱吗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公平法务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