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金额中如何认定本金
一、诈骗金额中如何认定本金1.以实际交付金额为准:本金通常指被害人实际交付给诈骗者的资金数额。比如,被害人通过银行转账给诈骗分子10万元,这10万元就是本金,不包含未实际交付的承诺金额或预期收益。
2.扣除合理费用:如果在诈骗过程中,被害人有一些合理的费用支出,这些费用不应计入本金。例如,被害人在交付资金时支付的必要手续费,该手续费应从交付总额中扣除,剩余部分为认定的本金。
3.排除非法所得再投入:若被害人将之前诈骗所得的非法收益再次投入诈骗活动,这部分再次投入的收益不应认定为本金。比如,被害人先获得5万元诈骗所得,又将这5万元投入新一轮诈骗,这5万元不计入本金。
4.结合交易背景和证据:认定本金要结合具体的交易背景和相关证据。如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以此准确判断被害人实际交付的资金。二、法人没参与参与诈骗法人有罪吗1.一般情况下,法人是否有罪需看其是否有犯罪故意和行为。若法人确实未参与诈骗,也不知情,没有实施任何协助或纵容诈骗的行为,通常不构成犯罪。因为认定犯罪需遵循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主观上要有犯罪故意,客观上要有犯罪行为。
2.然而,存在特殊情形。若法人虽未直接参与诈骗,但对管理严重失职,明知公司运营可能存在违法风险却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或为股东诈骗提供了一定便利条件,如在不知情情况下提供了公司公章、账户等用于诈骗活动,可能会被认定为存在一定过错,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3.另外,即便法人本身不构成犯罪,公司可能需对诈骗行为导致的被害人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法人作为公司代表,也会面临处理后续赔偿等事宜。三、诈骗后写了还款协议书还能再告诈骗吗1.一般情况:写还款协议书不影响追究诈骗刑事责任。诈骗行为一旦实施并符合构成要件,就已触犯。即使事后写了还款协议书,这只是对诈骗财物返还的一种约定,不能改变之前诈骗行为的性质。
2.举例说明:比如甲以虚构事实的方式骗取乙大量钱财,之后甲与乙签订还款协议书,但这并不意味着甲的诈骗行为就不存在了。乙依然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司法机关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
3.司法考量:司法机关会综合全案情况判断。若嫌疑人有非法占有目的且实施了诈骗手段,即便有还款协议,也会依法处理。不过还款协议履行情况可能会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如果嫌疑人积极履行协议,全额归还财物,可能在量刑时从轻处罚;若不履行,会依法严惩。
所以,诈骗后写了还款协议书,受害人仍能告诈骗。
以上是关于诈骗金额中如何认定本金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