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机转账跨行手续费到底贵不贵?很多人算错了这笔账!
急着给朋友转钱,发现手机银行限额了,只好跑到最近的ATM机,插卡、输入金额、确认操作……结果刚走出银行,手机“叮”一声提示——“跨行转账手续费扣款15元”,那一刻,心里是不是咯噔一下:“就这么几秒钟的事,怎么收这么多?”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一个大家常遇到却未必真明白的问题:ATM机转账跨行手续费到底是多少?它合理吗?我们能不能省?
首先得说,ATM跨行转账并不是免费午餐,虽然现在移动支付几乎覆盖了所有生活场景,但仍有部分人群习惯用ATM操作,尤其是中老年人或在偏远地区的人,当你在非本行的ATM上进行转账时,实际上涉及两家银行的系统对接和资金清算,这就产生了成本。
那具体收多少钱呢?
根据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的公开收费标准来看,ATM跨行转账手续费通常按笔收取,金额在5元到20元之间浮动,具体要看你是同城还是异地、转账金额大小以及发卡行的政策。
- 工商银行:同城跨行转账5元/笔,异地跨行10元起;
- 建设银行:5元/笔(同城),异地另加0.5%手续费;
- 农业银行:类似结构,5–20元不等,视距离和金额而定;
- 而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或农信社,可能免收或象征性收取2元。
更关键的是——很多银行对每月前几笔跨行交易提供减免优惠,例如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针对借记卡用户每月前3–5笔跨行手续费全免,所以如果你不是频繁操作,其实完全可以“薅羊毛”,把费用控制为零。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是转账,手机银行APP基本都免费,ATM却还要收费?
这是因为ATM属于物理网点服务资源,维护成本高,包括设备折旧、安保、网络、人工巡检等,银行需要通过手续费来平衡运营支出,而线上渠道边际成本极低,推广免费还能增强客户黏性,何乐不为?
不过话说回来,收费本身合法,但透明度必须到位,你在ATM操作时,屏幕会跳出“本次将收取跨行手续费xx元,是否继续?”的提示,这一步就是法律要求的“知情同意”,只要你点了“确认”,就等于接受了这笔费用,事后很难以“不知道”为由主张退款。
以案说法:一次被忽略的“小收费”,引发的诉讼风波
2022年,浙江一位李女士因急需给孩子汇学费,在自动柜员机上向另一家银行账户转账8000元,她使用的是A银行的卡,操作的是B银行的ATM,当时界面弹出“跨行手续费15元”提示,但她正焦急打电话联系家人,匆匆扫了一眼就点了确认。
事后她才发现,不仅这笔15元被扣了,而且当月她已在其他ATM操作过两次,按该行规定应享受“每月前三笔免费”政策,她认为银行未明确提醒自己已享优惠即将用尽,存在误导。
于是她将A银行诉至法院,要求退还手续费并赔偿精神损失。
法院审理后认为:银行已在交易界面清晰展示手续费金额,并设置了二次确认环节,已履行告知义务;至于优惠政策,虽有宣传,但属于增值服务,并非法定义务,最终判决驳回原告诉求。
但法官在判词中特别指出:“金融机构应在客户高频使用场景中优化提示机制,尤其是在优惠即将失效时,应通过更显著方式提醒,避免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造成误解。”
这个案子没赢,但它敲响了一个警钟:再小的费用,只要关乎公平与知情,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法条链接:这些规定你得知道
《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
第九条规定:“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价格,由商业银行自主制定,但应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并按规定进行公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银行在收取任何费用前,必须充分告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支付服务的通知(银发〔2021〕169号)
鼓励银行减免小额、便民类基础支付服务费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上述法规共同构建了一个底线:可以收费,但不能“暗扣”;可以盈利,但不能失衡。
律师总结:省钱有道,维权有据
作为从业多年的金融法律实务律师,我想告诉你:ATM跨行手续费本身并不违法,也不算“暴利”,但它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金融服务的温度与透明度。
如果你经常转账,建议做到三点:
- 优先使用手机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绝大多数情况下免费且更快;
- 了解自己银行卡的优惠政策——比如每月几笔免费跨行,合理规划使用节奏;
- 操作时务必看清每一屏提示——特别是“手续费”和“是否确认”页面,别让着急冲昏头脑。
最后记住一句话:银行不是做慈善的,但也不能让消费者当“沉默的羔羊”,合理的收费我们理解,模糊的规则我们必须追问,守住每一分应得的权利,才是现代金融生活的真正底气。
下次你站在ATM前,不妨慢半拍——看清楚再点“确认”,那一秒的犹豫,可能就省下了十五块,也守住了自己的知情权。
ATM机转账跨行手续费到底贵不贵?很多人算错了这笔账!,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