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怎么开?普通人能学吗?背后藏着哪些法律和安全红线?
你有没有在某个深夜仰望星空,看着划过天际的航迹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玩意儿到底怎么开?飞行员是不是特别厉害?我要是也想学开飞机,行不行?今天咱们就来聊点“飞”一般的干货——飞机怎么开?别急,这不是航空科普课,而是一场关于梦想、责任与法律边界的深度对话。
很多人以为“开飞机”就是拉杆、推油门、转弯降落,好像打游戏一样,但现实远比想象复杂得多,首先得明确一点:飞机不是谁都能随便碰的,哪怕你有钱买下私人小飞机,也不能说“我今天心情好,起飞兜个风”,那叫违法,严重的可能坐牢。
开飞机的第一步,不是进 cockpit(驾驶舱),而是进课堂,你得先通过民航局认可的飞行培训学校报名,系统学习航空理论、气象学、导航原理、紧急处置流程等等,然后才是上机实操,在教官的监督下一米一米地感受空气动力的变化,整个过程就像考驾照,但难度系数至少翻十倍,不仅要考笔试,还得过体检(视力、听力、心理状态都有严苛标准),最后通过民航局的口试+实操考试,才能拿到私用驾驶员执照(PPL)。
拿到了执照,也不是想飞就飞,每一次飞行都必须提前申报飞行计划,避开军用空域、限制区、繁忙航线,空中有“交通规则”,叫空中交通管制(ATC),你得起飞前联系塔台,按指令滑行、排队、离场,全程保持无线电畅通,一旦擅自偏离航线或失联,轻则警告罚款,重则被战斗机拦截——这不是电影情节,是真实发生过的案例。
飞机本身也有“身份证”,每架合法注册的航空器都要有适航证、电台执照、国籍登记证,缺一不可,如果你私自改装发动机、拆除救生设备,或者用未年检的飞机载人飞行,那就触碰了《民用航空法》的高压线。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那我不载人,自己玩遥控无人机总可以吧?错!根据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哪怕是7公斤以下的消费级无人机,只要在重点区域(如机场周边、政府机关上空)飞行,就必须实名登记、申请空域,去年就有个小伙子在公园用无人机拍风景,结果靠近了城市航路,被航管部门追踪锁定,最后不仅设备被没收,还被处以5000元罚款。
以案说法:
2021年,浙江一名飞行爱好者购买了一架轻型运动飞机,在未取得飞行许可、未申报飞行计划的情况下,擅自从某通用机场起飞,飞行约40分钟后迫降在农田,虽然人无大碍,但该行为严重扰乱空中秩序,经调查,他虽持有飞行执照,但所驾飞机未完成年度适航检查,且飞行区域属民航进近管制区,他被处以3万元罚款,并吊销飞行执照两年,法院判决指出:“持照不等于有权飞行,每一次升空都必须依法合规。”
法条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三十七条: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照或者证件。
- 第七十五条:飞行前必须提交飞行计划,未经批准不得飞行。
-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条:轻型无人机在管控空域内飞行,应实名登记并取得飞行许可。
- 《刑法》第一百二十一条之一:非法制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核材料以外的其他危险物品,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其中就包括非法使用航空器危及公共安全的情形。
律师总结:
“飞机怎么开”看似是个技术问题,实则是一道法律与安全的双重考题,你可以有翱翔蓝天的梦想,但必须把双脚踩在法律的地面上,每一次起飞,都是对生命、公共安全和国家空域管理的郑重承诺,别让一时冲动,换来终身遗憾,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在规则之内,安全、合法、体面地飞向你想去的地方。
下次当你抬头看见飞机划过天际,请别只感叹“真酷”,试着理解——那背后,是一个人多年苦练、层层审批、严格监管下的精准操控,那是科技,是勇气,更是责任。
飞机怎么开?普通人能学吗?背后藏着哪些法律和安全红线?,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