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转移共同财产吗
一、离婚后转移共同财产吗
离婚后转移共同财产是不被法律允许的行为。
在离婚时应依法进行分割。若在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存在转移共同财产的情况,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发现方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对转移财产的行为进行审查核实。一旦认定存在转移共同财产的事实,对于转移财产的一方,在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依法少分或不分。此外,转移财产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法律规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措施。
为保障自身权益,当事人在离婚过程中及离婚后,都应留意对方是否有不当处置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及时收集相关证据,以便在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公平的财产分配。
二、离婚后财产分配属于谁
离婚后财产分配归属需依据不同情况判定。
若为夫妻共同财产,通常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例如,对于婚后共同购买的房产,若双方协商一致归一方所有,那按协商结果;若协商无果,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对房产的贡献、是否子女等因素进行裁决。
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离婚后仍归该方所有。像一方的,包括婚前购买的房产、车辆等,以及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如伤残等,都属于个人财产,不参与分配。
若存在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的情况,离婚时按照约定处理财产归属。另外,若一方在婚姻中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共同财产。
三、又不想离的怎么撤诉
在起诉离婚后又不想离了,撤诉方式如下:
通常情况下,原告需向法院提交撤诉申请。可以以书面形式撰写撤诉申请书,明确表明自己撤回离婚起诉的意愿,并说明撤诉原因。将该申请书递交给负责审理案件的法院。
也可以口头向法院提出撤诉请求。在法院的庭审过程中或庭外,原告向法官明确表达不想离婚、申请撤诉的意思。法院工作人员会记录在案。
法院收到撤诉申请后,会对撤诉申请进行审查。只要撤诉行为是原告真实意思表示,且不存在恶意规避法律等违法违规情形,法院一般会准许撤诉。
需注意,撤诉申请应在法院宣判前提出。一旦法院作出判决,就无法再进行撤诉。并且,撤诉后如果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离婚的,法院可能不予受理。
以上是关于离婚后转移共同财产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