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也能听懂的法律真相!
朋友向你借了5000块,说好下个月还,结果一拖再拖,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或者你做生意,客户签了合同拿了货,却迟迟不付款?这时候你可能会想:我到底有没有权利要回这笔钱?这个权利又叫什么?
答案就是——债权。
别被这个词吓到,它听起来很“法言法语”,其实离我们生活特别近,咱们就用大白话,把“债权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掰开揉碎,讲个明白。
债权到底是什么?一句话说清!
债权,就是你有权要求别人还你钱、还你东西、或者做某件事。
- 你借给朋友1万块,你就是债权人,朋友是债务人,你就有权让他还钱;
- 你网购下单付了款,商家就得给你发货,你对商家就有“要求发货”的债权;
- 公司给员工发工资,员工提供劳动,公司不发工资?员工就有权主张工资债权。
债权不是钱本身,而是一种“权利”——要求别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债权的三个关键要素
要想一个债权成立,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有明确的权利人(债权人)和义务人(债务人)
比如你借钱给小王,你是债权人,小王是债务人,关系必须清楚。有合法的请求内容
你不能说“我有权让小王请我吃火锅”,除非你们签了合同约定。债权必须基于合法的合同、侵权、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法律事实。有可执行的履行方式
比如还钱、交货、赔礼道歉等,不能是“让我快乐一辈子”这种虚无缥缈的要求。
债权从哪儿来?常见的四种来源
合同之债(最常见)
你和别人签了合同,比如借款合同、买卖合同、服务合同,只要对方没履约,你就产生了债权。侵权之债
别人撞了你的车,造成损失,你有权要求赔偿,这就是侵权产生的债权。无因管理之债
比如你看到邻居家着火,赶紧花钱请人救火,事后你可以要求邻居补偿你花的钱,你没义务这么做,但出于善意,法律保护你。不当得利之债
比如银行系统出错,往你账户多打了10万,你不退,就属于“不当得利”,银行有权要求你返还。
债权可以转让吗?可以!但有讲究
很多人不知道,债权是可以“卖”的,比如A借给B 10万,A急用钱,可以把这笔债权转让给C,C就变成新的债权人,去向B要钱。
但要注意:
- 要通知债务人(B),否则对B不生效;
- 有些债权不能转让,比如抚养费、人身伤害赔偿等涉及人身性质的。
债权过期了怎么办?小心“诉讼时效”!
再重要的债权,也有“保质期”!
根据法律规定,一般债权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那天开始算。
举个例子: 你2022年1月借给朋友5万,说好2022年6月还,结果他没还,那你最晚要在2025年6月前起诉,否则法院可能不支持你。
但注意:只要你在这3年内催过他还钱(比如发微信、打电话、写催款函),诉讼时效就重新计算!
别光等着,该催就催,保留证据!
建议参考:如何保护你的债权?
能写合同就别口头说
借钱、合作、买卖,尽量签书面协议,明确金额、时间、利息、违约责任。保留证据
转账记录、聊天截图、录音、借条,统统保存好,微信借钱?记得备注“借款”。及时催收
别怕伤感情,逾期就发个消息:“老铁,钱方便的话最近能安排吗?”这既是提醒,也是延续诉讼时效的关键。必要时请律师介入
金额大、对方耍赖,别硬扛,律师函一发,很多人就怂了;再不行,起诉走起。
相关法条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第五百九十五条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百四十五条
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债权是什么意思”?它不是冷冰冰的法律术语,而是你日常生活中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武器。
无论是借钱、合作、消费,还是被侵权,只要你有权利要求别人履行义务,你就拥有债权。
有债不等于有钱,但没有债权意识,钱就真的打水漂了。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从搞懂“债权”开始,别等到对方失联才后悔没早点行动。
你的每一分付出,都值得被法律守护。
本文由法律科普团队原创撰写,旨在帮助普通人理解基础法律概念,内容通俗但不失专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债权是什么意思?普通人也能听懂的法律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