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真的会连累另一半吗?
自己或伴侣因为一时周转不开,网贷逾期了几个月,结果突然发现,对方的信用好像也被“牵连”了?甚至有人开始担心:“我欠的钱,怎么会影响到TA?”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很多人心里打鼓的问题——网贷逾期影响另一方吗?
先说结论: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网贷逾期不会直接导致另一方的征信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安全无虞”,具体要看你们之间的关系、借贷行为的性质,以及有没有“共同债务”的影子。
个人债务≠共同债务,这是关键!
咱们国家的《民法典》有个基本原则:谁借的钱,谁还,除非是夫妻共同债务。
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偷偷借了网贷,另一半完全不知情,也没用过这笔钱,那这笔债务就是你的个人债务,逾期了,银行或平台只会追你,不会直接把另一半拉进黑名单。
但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共同债务”?
比如这几种情形:
- 你和配偶一起签了借款合同,或者对方在借款时做了担保;
- 借来的钱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比如装修、还房贷、给孩子交学费;
- 对方事后明确表示“这笔钱我认,我们一起还”。
一旦满足这些条件,哪怕只有一方签字,另一方也可能要承担还款责任,这时候,如果逾期不还,双方的征信都会受影响。
间接影响,可能更“致命”
就算不是共同债务,逾期也可能通过“软性方式”波及另一半:
催收骚扰不断
有些网贷平台或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施压,会打电话给紧急联系人,包括配偶、父母、朋友,虽然这种行为涉嫌违规,但现实中并不少见,你想想,半夜接到催债电话,说你老公欠了两万不还,你能不心慌吗?家庭财务压力翻倍
一个人逾期,可能面临罚息、违约金,甚至被起诉,一旦进入执行阶段,法院可能冻结银行账户、查封财产。如果你们共用一张银行卡,或者名下有共同房产,那麻烦就大了——配偶的资产也可能被牵连。影响未来贷款或购房
比如你们打算一起买房,申请房贷时,银行会查双方征信,如果你的征信“花”了,哪怕另一半信用良好,也可能被拒贷,或者利率上浮。一个人的逾期,可能让全家的计划泡汤。
特别提醒:婚姻存续期间要格外小心
很多人以为“婚前债务婚后再无关”,但《民法典》第1064条说得很清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以个人名义负债,用于家庭生活的,属于共同债务。
举个例子:
小王婚后借了5万网贷,说是做生意,结果钱全拿去还赌债了,这种不算共同债务。
但如果他借的钱用来交孩子国际学校的学费,哪怕老婆没签字,法院也可能认定为共同债务。
关键不是“谁借的”,而是“钱花在哪”。
✅ 建议参考:如何避免“被连累”?
不要随意做担保或共同借款人
即使是亲夫妻,也要分清界限,签字前务必搞清楚合同内容,别因为“信任”就随便背债。保持财务透明
夫妻之间最好定期沟通财务状况,如果一方有负债,另一方知情并监督,能避免很多隐患。紧急联系人别乱填
借网贷时,尽量别把配偶设为紧急联系人,除非你确定能按时还款,否则,催收电话一响,感情都可能受影响。及时处理逾期,别拖
真遇到困难,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延期或分期,比硬扛着强。越拖,影响越大,牵连面越广。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网贷逾期本身不会自动“传染”给另一半,但一旦涉及共同生活、共同财产或共同签字,风险就会悄然蔓延。
感情再好,也别让债务成为“隐形杀手”。搞清楚债务性质,守住财务底线,才是对彼此真正的负责。
信用无价,逾期有价;一人失信,全家承压。
别等到催收电话打到爱人手机上,才后悔当初没把话说清楚。
有债不怕,怕的是盲目和沉默。
及时沟通,理性应对,才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