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后,我能要求撤回对第三方的授权吗?
因为一时手头紧张,借了网贷,结果没按时还上,逾期了,催收电话一个接一个,不仅打给你,还骚扰你的亲戚、朋友、同事,甚至单位领导都收到了“你欠钱不还”的消息,你慌了,怒了,也委屈了——当初我只是签了个借款合同,怎么现在连我的通讯录都成了“公开信息”?更关键的是:我能不能要求撤回对第三方的信息授权?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在问,但真正搞清楚的却不多,咱们就来掰扯清楚:网贷逾期后,你到底有没有权利要求撤回对第三方的授权?

得明白一件事:你不是一开始就“授权”了第三方催收,而是可能在签合同的时候,稀里糊涂同意了平台把你的信息共享给第三方机构。
很多网贷平台在用户注册或借款时,会把“信息共享”“委托第三方催收”“通讯录调用”等内容,藏在冗长的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里,你手指一滑,“同意”了,但根本没细看,这就好比你租房子,签合同时没注意“房东有权带陌生人进屋看房”,结果人家天天带中介来看,你还能怪谁?
但重点来了:即便你当初点了“同意”,这个授权也不是永久有效、不可撤销的!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5条,个人有权撤回其对个人信息处理的同意,也就是说,只要你现在意识到不妥,完全有权要求平台停止将你的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催收机构,哪怕你已经逾期了。
逾期≠失去隐私权,你欠的是钱,不是尊严,更不是被骚扰全家的权利,平台可以合法催收,但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只能联系你本人,不能爆通讯录,不能恐吓、辱骂、P图、发“通缉令”,一旦越界,就涉嫌侵犯你的个人信息权和人格权。
那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书面通知平台:通过APP消息、邮件或邮寄方式,明确提出“撤回对第三方处理我个人信息的授权”,并要求停止向催收公司提供你的通讯录、社交关系等非必要信息。
第二步,保留证据:截图、录音、保存通话记录,尤其是催收人员联系你亲友的证据。
第三步,投诉维权:如果平台不理你,或者第三方继续骚扰,可以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12368司法服务热线投诉,甚至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赔偿精神损失。
这里特别提醒:很多平台会说“合同已约定,无法撤回”,这是典型的忽悠话术,法律明确赋予你撤回权,合同条款如果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本身就是无效的。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经历网贷逾期并被第三方频繁骚扰,请立即行动:
- 不要沉默忍受,主动发函或通过平台渠道撤回授权;
- 拒绝提供非必要信息,比如配偶、父母、同事的联系方式;
- 遇到威胁、恐吓,果断录音并报警;
- 优先协商还款方案,避免债务滚雪球,但绝不接受非法催收;
- 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尤其当催收已影响工作、家庭时,律师函往往比你自己沟通更有效。
📚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5条:
“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个人有权撤回其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提供便捷的撤回同意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4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13条:
“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向债务人以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等个人信息。”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焦虑中放弃权利,你以为签了合同就“任人宰割”,其实法律一直站在你这边。撤回第三方授权,不是求情,而是行使你本就拥有的法律权利,别让一时的经济困难,变成被长期精神压迫的开始。你还钱,是义务;他们守法,是底线,勇敢说“不”,从撤回授权开始,拿回属于你的尊严与安宁。
网贷逾期后,我能要求撤回对第三方的授权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生活总有波折,但法律,永远是你最沉默却最坚定的后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