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网银年费到底收不收?一年要掏多少钱?
某天突然收到银行短信,提示“已扣取网银年费15元”?你一头雾水:“我平时就查个余额、转个账,怎么还被收钱了?”更离谱的是,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自己用网银居然还要缴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银行卡网银年费多少?到底该不该收?有没有办法避免?
咱们得搞清楚一个概念:“网银”和“银行卡”是两码事,银行卡是你手里的那张实体卡,而网银是银行提供的线上服务系统,比如登录手机银行APP、网上银行操作转账、查询账单、管理理财等等,很多人以为,只要办了银行卡,这些服务就“天然免费”,其实不然。
网银年费到底收不收?标准是多少?
根据目前各大银行的普遍政策,绝大多数银行已经取消了“网银年费”这一项收费,比如工行、建行、农行、中行、招行等主流银行,个人客户使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基础功能(如查询、转账、缴费)基本都是免费的,不再收取年度服务费。
但注意!这里有个“——部分银行对特定服务或高端功能仍可能收取费用。
- 某些银行对“数字证书”或“U盾”等安全认证工具收取年费,通常在15元~30元/年;
- 企业网银或对公账户,一般仍会收取年费,标准从几十到几百不等;
- 少数地方性银行或村镇银行,可能仍保留基础网银年费,但金额不高,多在10元以内。
对普通用户而言,日常使用网银基本不花钱,但如果你用了U盾、动态口令器这类安全工具,就可能被扣年费。
为什么有人被扣了“网银年费”?
最常见的原因,其实是被扣的是“U盾年费”或“电子证书年费”,而不是“网银本身”,银行在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可能随口说一句:“开个网银吧,顺便把U盾办了”,客户没细问,结果后续每年自动扣费。
还有一个情况:部分银行在早期推广网银时确实收年费,后来取消了,但老客户未主动申请退费,导致系统仍在扣款,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并非没有。
如何避免被“悄悄”收费?
最简单的方法:登录手机银行或网银,查看“安全中心”或“服务管理”里的收费项目,如果发现有“电子证书年费”“U盾年费”等,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停用或退费。
现在大多数转账、支付功能通过手机银行即可完成,无需U盾,除非你经常进行大额转账或企业操作,否则完全可以关闭这些收费功能,省下这笔“隐形开支”。
建议参考:三步自查,告别“糊涂账”
- 查账单:翻一翻最近一年的银行流水,看看有没有“网银年费”“证书年费”等字样;
- 打电话:拨打银行客服,直接问:“我有没有被收取网银或U盾年费?能否取消?”
- 改设置:登录手机银行,关闭不必要的安全工具,改用短信验证码或生物识别登录,既安全又省钱。
银行的收费项目必须明示,且客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你有权拒绝不必要的服务,也有权要求退还误收的费用。
相关法条参考:
- 《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在营业场所和网站主页等醒目位置,及时、准确公示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 银保监会相关规定:鼓励银行减免个人客户基础支付服务费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银行不能“偷偷”扣费,每一笔支出都应清清楚楚,如果你发现银行未告知就扣费,完全可以通过投诉或协商要求退还。
回到最初的问题:银行卡网银年费多少?
答案是:大多数情况下,不收!
但如果你用了U盾或安全证书,可能会被收15~30元/年的“工具年费”,这并非网银本身的费用,而是附加安全设备的成本。
关键点在于:你要主动查、主动问、主动关。
别让几块钱的“小费用”变成年年被扣的“习惯性支出”,现在的银行服务越来越智能化,很多功能早已免费,你不需要为“看不见的服务”买单。
赶紧打开手机银行,查一查你的账户有没有被“静默收费”,省下的不只是几十块钱,更是对自己财务权利的尊重。
银行卡网银年费到底收不收?一年要掏多少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