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说要起诉我诈骗?真的假的,我是不是要坐牢了?
“律师,我网贷逾期了,平台突然发短信说要起诉我‘诈骗’,还说要报警抓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我是不是要坐牢了?”说实话,看到这类问题,我特别理解大家的焦虑,毕竟谁都不想因为一时手头紧,背上“诈骗”这种严重的罪名,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网贷逾期说要起诉诈骗,到底是不是真的?
咱们得搞清楚一个基本概念:逾期 ≠ 诈骗。
很多人一听“诈骗”两个字就慌了,觉得这事儿可大了,搞不好要进局子,但其实,法律上对“诈骗罪”的认定非常严格,不是你欠钱不还就叫诈骗,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注意关键词:非法占有为目的,也就是说,你当初借钱的时候,是不是压根就没打算还?是不是从一开始就编造虚假资料、伪造身份、虚构借款用途,就是为了骗钱?
举个例子:如果你因为失业、生病、家庭变故等原因,确实无力偿还,但你当初申请贷款时填的是真实信息,也有还款意愿,只是暂时还不上,那这属于民事借贷纠纷,根本构不成诈骗。
但如果你一开始就没工作,伪造收入证明,用别人的身份证贷款,借完钱就拉黑平台、人间蒸发,那这才可能涉嫌诈骗。
绝大多数普通网贷逾期的情况,都不属于诈骗行为,那些动不动就说“你要被起诉诈骗”的催收话术,99%都是吓唬人的。
再来说说平台到底能不能起诉你。
能,但起诉的是民事诉讼,不是刑事,也就是说,平台可以去法院告你,要求你还钱、支付利息和违约金,法院判决后,如果你还是不还,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老赖”),限制高消费、不能坐高铁飞机等。
但这跟“诈骗”是两码事,民事违约不会坐牢,除非你故意转移财产、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才可能触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那为什么平台总说“诈骗”“报警”“坐牢”呢?
很简单——为了催你还钱,很多网贷平台或者第三方催收公司,为了施加心理压力,会故意夸大后果,用“诈骗”“立案”“通缉”这些词来吓唬借款人,这种行为虽然不地道,但在现实中屡见不鲜。
特别提醒:如果对方只是打电话、发短信威胁你“不还钱就抓你”,但拿不出法院传票、立案通知书等正式法律文件,那基本可以判断是恐吓手段。
那我们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建议参考:
- 保持冷静,别被吓住,逾期确实不对,但不等于犯罪,搞清楚自己的行为性质,别被情绪左右。
- 保留证据,所有催收电话、短信、微信聊天记录都保存好,必要时可以投诉到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
- 主动沟通,如果确实困难,可以尝试和平台协商延期、分期或减免部分利息,很多平台是愿意谈的。
- 警惕“反催收”骗局,网上有些所谓“反催收团队”,教你伪造病历、装精神病来逃避债务,这种行为反而可能真的构成诈骗或妨碍司法,千万别碰。
- 咨询专业律师,如果已经收到法院传票或怀疑自己被恶意起诉,一定要及时寻求法律帮助,别自己硬扛。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吓破胆。欠钱不还属于违约,不是犯罪,除非你从一开始就骗钱,那些张口闭口“诈骗”“坐牢”的,八成是在吓唬你,面对催收,我们要理性应对,既不逃避责任,也不被恐吓压垮。真正的法律,讲的是证据和事实,不是情绪和威胁,搞清楚自己的处境,用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别一个人扛,寻求专业帮助,比盲目恐慌强一万倍,生活总有难关,但只要不违法、不破防,一切都有转机。
网贷逾期说要起诉我诈骗?真的假的,我是不是要坐牢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