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后,为什么总接到国外电话?是诈骗还是真催收?
只是在国内借了几笔网贷,结果逾期没还几天,手机就开始频繁响起,来电显示清一色是+852、+853、+63,甚至是+1(美国)开头的号码?你一头雾水,明明借的是国内平台,怎么催收电话却从国外打来?更离谱的是,对方一口流利的中文,却坚称自己是“总部在菲律宾的催收中心”或“香港法务外包团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诈骗?还是平台真的把债务外包给了境外机构?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深挖一下这个让人头皮发麻的现象。
为什么网贷逾期后会接到国外电话?
核心原因就两个字:外包。
现在很多网贷平台,尤其是那些打着“金融科技”旗号、实则风控薄弱的平台,在用户逾期后,为了规避国内对催收行为的严格监管,会将催收业务外包给所谓的“第三方催收公司”,而这些公司,很多注册在境外,比如菲律宾、柬埔寨、缅甸甚至迪拜。他们利用境外宽松的法律环境,进行高强度、甚至带有恐吓性质的催收。
你可能觉得奇怪:国内平台怎么能随便把用户信息交给国外公司?这不是违法吗?
没错,这本身就踩在法律边缘,甚至已经违法。
但现实是,很多平台为了快速回款,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和境外催收公司签订“服务协议”,把你的姓名、电话、借款金额、逾期天数等信息打包“出售”或“授权使用”,你就成了境外催收人员手机里的一个“目标客户”。
这些国外电话到底算不算合法催收?
大多数都不合法。
根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民法典》,任何机构在未取得你明确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向境外提供你的个人信息,更何况是用于催收这种敏感用途?
真正的合法催收,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比如短信、邮件、法院传票,或者是持证催收员上门(需出示证件),而那些打着“国际催收中心”旗号,动不动就说“要发律师函”“上征信”“报警抓你”的电话,99%都是打着催收幌子的心理恐吓。
更可怕的是,有些境外催收团伙其实是电信诈骗的变种,他们会冒充“银监会”“公安反诈中心”或“国际征信局”,要求你立即转账到“安全账户”以“消除不良记录”,一旦你信了,钱就真的打水漂了。
你该怎么办?别慌,记住这几点
别怕,更别慌。
逾期确实会影响征信,但绝不会因为你没接一个国外电话就被“通缉”或“坐牢”。催收的目的是让你还钱,而不是让你崩溃。
拒接可疑境外来电。
凡是+852、+63、+84等非国内区号的催收电话,一律不接、不回应、不提供任何个人信息。合法催收不会从国外打来。
保留证据。
如果对方言语威胁、辱骂、骚扰家人,一定要录音、截图、保存通话记录,这些都是日后维权的重要证据。
主动联系正规平台客服。
如果你确实有逾期,建议直接登录原借款平台APP,联系官方客服,协商还款计划。避免被第三方牵着鼻子走。
建议参考:
如果你已经被这类电话困扰,建议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向工信部投诉境外骚扰电话(网址:https://dxzhgl.miit.gov.cn)
✅ 在手机设置中开启“国际来电拦截”功能
✅ 如涉及威胁、恐吓,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录音证据
✅ 若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可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三十八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三)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催收行为,不得向无关第三方透露债务人信息。”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恐惧操控。那些从国外打来的催收电话,大多数是钻法律空子的“灰色催收”,甚至是披着催收外衣的诈骗。你有权拒绝骚扰,更有权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尊严。
✅ 逾期要还,但不该用尊严换
✅ 境外电话,十有八九是套路
✅ 留证据、不轻信、找官方,才是应对之道
真正的法律,从不会藏在一声越洋电话里;它写在法条中,站在你这一边。
别让恐惧蒙蔽了理智,你比你想象中更有力量。
网贷逾期后,为什么总接到国外电话?是诈骗还是真催收?,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