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员机取款手续费多少?这笔小钱你真的算清楚了吗?
急着用钱,冲到最近的ATM机前插卡取款,操作一气呵成,结果回家一看银行短信,心里“咯噔”一下——怎么多扣了5块钱?明明卡里余额充足,怎么还被收了手续费?你可能一脸懵:“柜员机取款手续费多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藏着不少门道。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笔常常被忽略的“小费用”,到底怎么收、收多少、谁该出,以及——你有没有可能,根本不用花这笔钱。
柜员机取款手续费,到底是谁在收?
很多人以为,取款手续费是银行“统一规定”的,其实不然。手续费的收取方,可能来自三个主体:你的发卡行、ATM所属银行,甚至还有跨行清算系统。
本行ATM取款:通常免费
如果你用的是自己银行卡所属银行的ATM机(比如你在工行有卡,去工行的机器取钱),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免手续费的,这是基本服务,银行不会在这上面“宰”自己人。跨行ATM取款:大概率收费
当你拿着建行卡去农行的ATM取钱,这就叫“跨行取款”,这时,你的发卡行(建行)可能会收取一笔手续费,通常是每笔2元到5元不等,部分银行对每月前几笔跨行取款提供免费额度,每月前3笔免费”,超出后开始收费。异地+跨行:费用叠加,伤不起
更狠的是“异地跨行取款”,比如你在广州办的招行卡,跑到北京用中行ATM取钱,这时候,不仅跨行手续费要交,还可能叠加“异地取款费”,总费用可能高达10元甚至更多,有些小众银行或地方性银行对此类操作收费更高。他行ATM额外收费?小心“双重收费”陷阱
个别第三方运营的ATM机(比如某些便利店、加油站里的机器),除了发卡行收费,机器所属机构也可能加收服务费,虽然这种情况在国内相对少见,但并非没有。建议取款前留意屏幕提示,是否有“额外服务费”说明。
不同银行的收费标准,差距有多大?
我们简单对比几家主流银行的常见政策(截至2024年):
- 工商银行:境内本行ATM免费;跨行每月前3笔免费,之后每笔4元。
- 建设银行:本行免费;跨行每月前3笔免费,之后每笔3.5元。
- 农业银行:类似,前3笔跨行免费,之后每笔2元。
- 招商银行:较为人性化,全国ATM取款每月前5笔免手续费,之后每笔2元。
- 地方性银行或村镇银行:部分银行跨行取款每笔高达5-10元,且无免费额度。
重点来了:这些费用,银行必须明示,不能“偷偷扣”,根据监管要求,ATM机在取款前必须弹出收费提示,用户确认后才可继续操作,如果你没看到提示就被扣了钱,那就有问题了。
为什么银行要收这笔钱?合理吗?
有人会问:“不就是按个按钮吗?凭什么收我钱?”
手续费并不是“技术成本”,而是银行间的结算机制和运营成本分摊,跨行交易需要通过银联等清算系统,涉及资金划转、系统维护、设备折旧等,因此发卡行会向客户转嫁部分成本。
但话说回来,在移动支付普及的今天,频繁取现的人越来越少,这笔费用更像是一种“习惯性收费”,很多年轻人甚至一年都不取一次现金,但一旦急需,这笔“冷门费用”就显得格外扎眼。
✅ 建议参考:如何避免被“手续费刺客”偷袭?
- 优先使用本行ATM:最直接的省钱方式,认准自家银行标识。
- 了解每月免费额度:比如招行5次、工行3次,合理规划取款节奏。
- 开通手机银行查看附近网点:多数银行APP都带“附近ATM”功能,帮你找最近的本行机器。
- 考虑“无手续费”银行卡:部分银行推出针对年轻人或特定客群的借记卡,承诺全国ATM取款免手续费。
- 大额取款尽量去柜台:虽然麻烦点,但柜台取款通常不收手续费,尤其适合异地大额资金周转。
📚 相关法条参考:
《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
第十一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规定进行服务价格信息披露,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服务项目,应提前公示收费标准、服务内容等。
→ 意味着银行必须明码标价,不得擅自收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
要求银行优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鼓励减免小额、便民类服务费用。
→ 虽非强制,但为银行减免手续费提供了政策导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
→ 你在取款前有权知道要被收多少钱。
“柜员机取款手续费多少”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金融服务透明度与消费者权益的缩影。看似几块钱的小事,却是银行服务细节的试金石,数字化进程飞快,现金使用频率下降,但只要一天还有人需要取现,这笔费用就值得被认真对待。
你不是在为“取钱”付费,而是在为“便利”买单,但这份便利,不该是模糊的、隐藏的、一刀切的,了解规则、掌握技巧,才能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明白、花得值得。
下次你站在ATM机前,不妨多看一眼屏幕上的提示——那几秒钟,可能就帮你省下了一杯奶茶钱。
柜员机取款手续费多少?这笔小钱你真的算清楚了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