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1年多,征信污点到底要背多久才能洗白?
老张最近愁得睡不着觉。
去年因为创业失败,信用卡和网贷连续逾期了一年多,现在虽然缓过来了,钱也还清了,但他每天盯着手机银行,心里直打鼓:这笔逾期记录,到底还要在征信报告上挂多久?会不会跟一辈子?
相信不少人和老张一样,一边咬牙还债,一边默默焦虑——毕竟征信这东西,轻则影响贷款买车买房,重甚至牵连找工作、子女教育。
咱们就抛开晦涩的法律条文,用大白话捋清楚:逾期1年多,征信到底多久能清?关键到底在哪?
征信系统不是“终身黑名单”,但也不是“说删就删”
你必须清楚一个核心逻辑:
征信系统的本质是记录信用行为,而不是惩罚违约者。
别自己吓自己,觉得一次逾期就能让你“社会性死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是5年。
注意!这里的5年,不是从你逾期那天开始算,而是从你还清所有欠款的那一天开始计算。
也就是说,如果你逾期1年多,但直到今天才还清,那你的征信“倒计时”是从今天才开始,5年之后,这条逾期记录才会自动删除。
但问题来了:如果你一直不还呢?
答案是:这条记录会一直跟着你,甚至可能滚动成更严重的“呆账”、“代偿”记录——那可不是5年能解决的了,几乎等于在征信上刻了个永久污点。
还清欠款只是第一步,修复征信是一场“持久战”
很多人以为,只要把钱还了,征信立马就能“洗白”。
这是最大的误区!
还清欠款只是拿到了“入场券”,真正的修复是靠时间+行为双重证明。
举个例子:
如果你2023年6月30日还清了所有逾期欠款,那么到2028年6月30日,这条逾期记录会自动从你的征信报告中消失。
在这5年内,你的征信报告上依然会显示这笔逾期记录,但会标注“已结清”。
但这5年里你也不能躺平:
- 继续保持良好的还款记录:后续所有的信用卡、贷款按时还,用新的好记录“稀释”旧污点;
- 谨慎申请新的贷款:频繁申请信贷会被机构认为“资金紧张”,反而加重质疑;
- 定期自查征信报告:每年有2次免费查询机会,确保没有错误记录或被盗用风险。
如果特殊情况(如疫情、失业),可以尝试“申诉修复”
虽然法规定了5年,但也不是铁板一块。
如果你能证明逾期是“不可抗力”导致的(比如重大疾病、失业、自然灾害),可以尝试向金融机构或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诉”,要求附注说明或提前删除。
但注意!
这条路成功率不高,需要提供扎实的证明材料(如医院诊断书、离职证明等),且通常仅适用于短期逾期(如1-2个月),像逾期1年多的,除非有极强证据证明银行存在过错(如未通知、系统错误),否则很难例外。
建议参考:
- 还清是第一要务:只要没还清,逾期记录会持续滚动,甚至衍生更严重标签;
- 还清后不要立刻销卡:继续正常使用信用卡并按时还款,用新记录覆盖旧记录;
- 警惕“征信修复”骗局:任何声称“花钱洗白征信”的都是诈骗!唯一合法方式就是还清+时间;
- 未来申请贷款时主动说明:如果逾期有特殊原因,提前向银行书面解释,附上证明,部分机构可能会酌情通过。
附:相关法条依据
-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注:逾期属于违约行为,还清即视为“违约终止”)
征信不是判死刑,而是给你一个“改过自新”的时间窗口。
逾期1年多不可怕,可怕的是破罐破摔、持续失信。
还清欠款,耐心熬过5年,用行动重建信任——这才是唯一正道。
信用社会的规则不是用来逼死人的,而是用来奖励那些愿意履约、值得信任的人。
与其焦虑,不如今天就开始行动:该还的还,该养的养,5年后,你照样能挺直腰板做人。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正式法律建议,具体个案请咨询执业律师或征信管理机构。)
逾期1年多,征信污点到底要背多久才能洗白?,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