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方逾期网贷怎么办?当感情遇上债务,我们该如何自救?
深夜接到催收电话,对方语气强硬,说你“配偶”或“伴侣”欠钱不还,现在要你连带偿还?或者,你发现另一半偷偷借了网贷,逾期不还,征信开始崩塌,家庭氛围也日渐紧张?“有一方逾期网贷怎么办?”这个问题,早已不是单纯的金钱纠纷,它牵扯到情感、家庭责任、法律边界,甚至可能影响你未来几十年的生活质量。
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不绕弯子,不堆术语,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这个问题掰开揉碎,看看在现实生活中,当一方逾期网贷,另一方到底该怎么办?
先别慌,搞清楚“这债跟我有没有关系”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根本不知道这笔钱,也没花过,凭什么要我还?”——这个想法很合理,但关键在于,法律上是否认定这笔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根据我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只有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债务,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贷款买房子、给孩子交学费、家庭装修、共同创业等,这些情况下,即便只有一方签字,另一方也可能需要承担。
但如果是以下几种情况,你就很可能不用背锅:
- 对方借的钱你完全不知情;
- 借款金额明显超出家庭日常开支;
- 钱被用于赌博、打赏主播、养小三等个人挥霍;
- 借款时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
第一步不是吵架,也不是替他还钱,而是冷静收集证据:查银行流水、聊天记录、借款合同,看这笔钱到底流向了哪里。
催收电话打到你手机?别被吓住!
现在不少网贷平台或催收公司,为了施压,会直接联系借款人的亲友、配偶,甚至发威胁短信。但请注意:这种行为,很多已经涉嫌违法!
根据《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和《民法典》人格权编,催收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侮辱、恐吓、泄露隐私,如果你频繁接到催收电话,可以录音取证,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严重者可报警处理。
你不是债务人,没有义务替对方接催收电话,更不该被道德绑架。
征信被连累?赶紧启动“自保程序”
最让人头疼的是:虽然你没借钱,但你们是夫妻,有些银行在审批贷款时会查双方征信,一旦一方严重逾期,另一方申请房贷、车贷都可能被拒。
这时候该怎么办?
- 尽快分清财产界限:考虑做婚内财产协议,明确各自债务责任;
- 申请征信异议:如果因对方逾期导致你贷款被拒,可向央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说明非共同债务;
- 必要时考虑离婚分割:虽然这是最后的选择,但如果对方持续恶意借贷、拒不还款,法律上你可以主张“债务由其个人承担”。
想帮?可以,但要有底线
有些人出于感情或家庭稳定,愿意帮伴侣还钱,这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建立在“知情+自愿+有协议”的基础上。
建议这样做:
- 明确告知对方:这次是帮你,不是替你;
- 留下转账记录,备注“代偿借款”;
- 最好签个书面协议,防止日后反咬一口说“这是赠与”或“共同借款”。
爱可以无私,但财务必须清醒。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面临“一方逾期网贷”的困境,不妨按这个流程走:
- 确认债务性质:是否用于家庭共同生活?
- 收集证据:银行流水、聊天记录、借款合同;
- 停止被动承受:拒绝非法催收,必要时报警;
- 保护个人征信:申请征信说明,避免被连累;
- 协商或诉讼:若对方拒不处理,可起诉要求其承担全部债务;
- 心理建设: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错,别让债务吞噬了你的尊严。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性语言,不得泄露债务人隐私。《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有一方逾期网贷怎么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底线原则:不背不该背的债,不扛不该扛的压力,更不该让感情成为财务失控的牺牲品,面对债务,冷静比愤怒更有力量,证据比眼泪更管用。
无论是选择共渡难关,还是及时止损,请先保护好自己,法律从不鼓励牺牲,它只保护清醒的人。
你值得拥有一个不被债务绑架的人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