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真的全是第三方催收在管?你被吓到过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突然响起,一个陌生号码打进来,语气强硬:“你欠的钱再不还,马上就要上门了!”挂了电话,心里七上八下,越想越怕,可回头一查,当初借钱的平台明明是某网贷app,怎么催收的却是个从没听说过的“XX资产管理公司”?
这背后藏着一个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真相:你遇到的催收,十有八九不是网贷平台自己出面,而是交给了第三方催收机构。
没错,“网贷逾期都是第三方催收”,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点绝对,但现实中确实非常普遍,为什么平台不自己催?因为成本高、风险大、容易惹官司,他们把催收这个“烫手山芋”外包出去,由专业的第三方催收公司来“追债”。
这些第三方催收公司,有的持牌合规,有的则是游走在灰色地带,他们拿到你的逾期信息后,就开始轮番“轰炸”——电话、短信、甚至加你微信、发恐吓图片。“再不还钱就起诉你”“通知你单位领导”“爆你通讯录”……这些话术,是不是听着耳熟?
但你得明白一点:即便你是逾期了,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第三方催收虽然受平台委托,但他们没有执法权,更不能威胁、骚扰、恐吓你,哪怕你欠了钱,你的基本人格尊严和隐私权依然受法律保护。
更关键的是,很多第三方催收为了“业绩”,会夸大其词,甚至虚构事实,比如谎称已经起诉、要上门抓人,或者威胁要把你列入“国家失信名单”。这些,99%都是吓唬人的套路。
那是不是说逾期就不用管了?当然不是,逾期本身会产生高额利息、罚息,影响征信,严重的话平台确实可能走法律程序,但面对催收,你要学会区分“合法催收”和“违法催收”。
合法催收是什么样?态度专业,只提醒还款,不辱骂、不威胁、不泄露你的信息,违法催收呢?天天打电话到你家人、同事那儿,发ps的“通缉令”,甚至用AI合成语音恐吓你——这些,统统违法。
给你的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经历网贷逾期,别慌,也别被催收吓破胆。第一步,先核实债务真实性——确认这笔钱是不是你借的,利率是否合法,有没有被“套路”,第二步,保留所有催收记录,录音、截图、短信都存好,这是维权的关键证据,第三步,如果对方有骚扰、威胁行为,直接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必要时报警,如果实在还不上,可以尝试和平台协商分期或延期,很多平台其实愿意谈,毕竟他们也不想走到诉讼那一步。
欠债要还,但不该用尊严和安全去换。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第十条:
催收人员不得使用恐吓、威胁、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泄露债务人隐私。《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拘留或罚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都是第三方催收”,这句话揭示了当前信贷生态中一个被忽视的现实,平台赚了钱,催收却让外包公司去干,结果乱象丛生,但你要清楚:逾期不等于失权,欠钱不还该负责,但不该被当成“人质”对待。面对催收,保持冷静,守住底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真正的解决之道,从来不是恐惧,而是清醒和行动。别让催收的噪音,掩盖了你理性应对的声音。
网贷逾期真的全是第三方催收在管?你被吓到过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